荒山颓古刹,徙倚数诸天。
佛古僧多宝,僧贫丐施钱。
禅扉凋竹蠹,香积冷岚烟。
客至何人问,斜阳乞食边。
荒山颓古刹,徙倚数诸天。
佛古僧多宝,僧贫丐施钱。
禅扉凋竹蠹,香积冷岚烟。
客至何人问,斜阳乞食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深邃的寺庙景象,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宗教的静谧氛围。诗人彭孙贻以细腻的笔触,将玛瑙寺的古旧与寂寥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荒山颓古刹”,开篇即点出寺庙所处环境的荒凉与古老,颓败的寺庙坐落在荒山上,给人一种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接着,“徙倚数诸天”一句,通过诗人的动作——徘徊观望,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空旷与寂静,仿佛连天空都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
“佛古僧多宝,僧贫丐施钱”两句,对比鲜明地展现了寺庙的历史悠久与僧侣生活的艰辛。古佛与多宝并存,象征着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而僧人因贫困不得不乞讨施舍,则反映了现实的残酷与僧侣修行的不易。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对寺庙现状的理解,也引发了对社会不公与人生苦短的思考。
“禅扉凋竹蠹,香积冷岚烟”则将视线转向寺庙内部,描绘了竹门因年久失修而腐朽,香炉中散发的香气在冷淡的山岚中逐渐消散的画面。这一细节描写,不仅体现了寺庙的衰败,也暗示了佛教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式微。
最后,“客至何人问,斜阳乞食边”两句,以一个假设的情景收尾,表达了寺庙在现代生活中被遗忘的孤独感。当访客到来时,无人应答,只有夕阳下的乞食者默默等待,这不仅是对寺庙现状的写照,也是对社会关注与人文关怀缺失的隐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玛瑙寺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寺庙的古朴与沧桑,更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社会现实以及人性关怀的深刻思考。彭孙贻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古寺画卷。
之子问行李,策足游上都。
晚风吹客袂,话别聊踌躇。
朝家渴多士,璧水来英儒。
子志横四海,亦复随群趋。
磨砺强国策,它时剪骄胡。
卓彼漫塘翁,一壑老壮图。
万牛挽不前,世事付长吁。
君欲访隐所,为问今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