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频岁掩乡关,再喜相逢一破颜。
游子年华红叶老,幽人风味白云閒。
那知箧里书成后,犹作溪边兴尽还。
流落天涯俱避地,念君更入万重山。
蓬蒿频岁掩乡关,再喜相逢一破颜。
游子年华红叶老,幽人风味白云閒。
那知箧里书成后,犹作溪边兴尽还。
流落天涯俱避地,念君更入万重山。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铚的作品,名为《送孙肖之还缙云》。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情谊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蓬蒿频岁掩乡关,再喜相逢一破颜。"
这两句描绘了久别重逢的喜悦,蓬蒿草随风起舞,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乡愁的积聚。而“再喜相逢”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在岁月变迁中难得的重逢之喜。
"游子年华红叶老,幽人风味白云閒。"
这里通过对比,表现出游子的苍老与幽居者的心境。游子如同秋天的枫叶般渐渐老去,而幽居的人却在悠闲中品味着生命,如同白云一般悠閒自得。
"那知箧里书成后,犹作溪边兴尽还。"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学问和文学的执着追求,即便是箱笼中的书籍已然完成,他依旧在溪边寻找灵感,一往情深地沉浸于创作之中。
"流落天涯俱避地,念君更入万重山。"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尽管自己流离失所,无处安身,但心中却始终挂念着远方的朋友,愿意穿越层层叠嶂的山脉,只为再次相见。
整首诗以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送别图景,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学问和文学的执着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云卧胸中蟠万卷,舌端笔端皆具眼。
评今论古知几何,寥寥百年骨不冷。
有孙挺特尤掀腾,富有蕴藉如弗能。
韬光铲彩事枯硬,不学乃翁牵葛藤。
壁立万仞出一语,佛祖应无启口处。
有时一默渊且深,尽大地人难指注。
脚尖踢倒凌霄峰,挥剑活屠潭底龙。
三条椽下四世界,破蒲团边兜率宫。
秋风忽起故山兴,归本无归语何剩。
江湖斫额应望君,莫作秤锤落深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