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虚屯野次兵,不逢苻诏寿阳城。
愁云惨淡雨来急,鸣鹤一声天未晴。
十万虚屯野次兵,不逢苻诏寿阳城。
愁云惨淡雨来急,鸣鹤一声天未晴。
这首诗《雨中鹤唳》由宋代诗人薛季宣所作,描绘了雨中鹤鸣的凄凉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意境。
首句“十万虚屯野次兵”,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战事紧张、军队集结于野外的画面,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紧张氛围。然而,紧接着的“不逢苻诏寿阳城”一句,却以一个转折,将读者的思绪从紧张的战争场景带入到更为深远的思考之中。这里可能暗指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或人物,但具体指向并不明确,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愁云惨淡雨来急”一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描写,渲染出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样的环境不仅映衬了诗中人物内心的愁苦,也增加了诗歌的整体情感张力。雨的急促与无情,仿佛是大自然对人间苦难的一种无声的回应。
最后一句“鸣鹤一声天未晴”,以鹤的啼鸣作为收尾,既是对前文景象的呼应,又赋予了诗歌一种超脱的意味。鹤,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高洁、清雅的象征意义,其一声长鸣,在风雨交加的天空中显得格外孤独而坚定。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对命运的深刻感悟和反思。在风雨未停、天色未明之际,鹤的啼鸣似乎在诉说着某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给人以心灵的触动与启示。
整首诗通过对雨中鹤鸣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情感,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也有对人性、命运的深刻探讨,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丧乱违初载,飘零得晚交。
薰蒸厌糟曲,尘土困榜敲。
折柳分青带,赠兰开紫苞。
君行过怀玉,下有我衡茅。
旧岁此夕尽,新春今日回。
天公贪省事,嘉节并相催。
谩有诗堪写,初无尊可开。
去年湖上寺,尚可寄寻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