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军池头鸧鸹呼,康乐台下杉柽疏。
碧山学士此筑室,白发散人来卜居。
身随沙鸥卧烟雨,十年无书上公府。
枉作西班老从臣,看君才华不能举。
右军池头鸧鸹呼,康乐台下杉柽疏。
碧山学士此筑室,白发散人来卜居。
身随沙鸥卧烟雨,十年无书上公府。
枉作西班老从臣,看君才华不能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首句“右军池头鸧鸹呼”,以鸧鸹的呼唤声开始,营造出一种空旷而略显寂寥的氛围。接着,“康乐台下杉柽疏”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静谧,杉树与柽树稀疏地分布在康乐台下,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碧山学士此筑室,白发散人来卜居”两句,将场景转向了人物,碧山上的学士在此建造居所,白发的散人选择此地作为栖息之地。这里不仅描绘了人物的生活环境,也暗示了他们追求的是一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
“身随沙鸥卧烟雨,十年无书上公府”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人物比作随风飘荡的沙鸥,在烟雨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与世隔绝,不问世事。同时,十年间未曾向公府呈递文书,也体现了他们对官场的淡漠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最后,“枉作西班老从臣,看君才华不能举”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慨与惋惜。西班老从臣,可能是指那些在官场上辛劳一生却未能施展才华的人。诗人在这里既是对友人才华未被充分施展的遗憾,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吾初不解饮,涓滴莫下咽。
自从游宦来,稍稍颇称善。
譬犹怯懦士,习惯亦能战。
作气欲吞敌,贾勇乃求殿。
迂愚撄重衅,飘泊旅异县。
怀家路迢迢,惜春花片片。
浇愁欲千钟,燕客卑九献。
浩如鲸吸川,无那壶浮箭。
欢然偶过量,浅狭诚易见。
噎呕九藏翻,昏瞀两目眩。
宿酲味尤恶,累日不欲膳。
吾生如浮沤,急景若奔电。
学道贵清虚,为文欲精鍊。
胡为事杯杓,无乃废笔砚。
先生一石醉,待诏三升恋。
枕曲与藉糟,自污何足羡。
从今梁溪翁,无复醉乡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