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有照乘,其焰百尺长。
如何污涂泥,世人不得将。
终然有时出,夺月争夜光。
至宝非可私,献之天子傍。
明珠有照乘,其焰百尺长。
如何污涂泥,世人不得将。
终然有时出,夺月争夜光。
至宝非可私,献之天子傍。
这首诗名为《次韵友人山居秋日就述鄙怀八首(其四)》,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王祎。诗中以明珠为喻,表达了对才华被埋没的感慨。明珠光芒万丈,本应照亮黑夜,却被比喻为污涂泥中的宝物,世人未能识其价值。诗人期待明珠终有一天能重见天日,其光辉足以与月争辉。他强调,真正的至宝不应被私藏,应当献给天子,象征着对公正和尊崇权威的坚守。整首诗寓言深刻,寄寓了诗人不甘被埋没,渴望得到赏识的心声。
天涯秋燕都如客,寒烟黯然平楚。
缥缈见云车,是蓬莱归处。萋萋春欲暮。
旧曾劝、王孙无渡。一霎萍踪,乍圆吹散,满城风絮。
明岁去衔泥,知何处。修椽觅巢辛苦。
春草恋斜晖,怕东风无据。班生谁复妒。
喜犹趁、芜城秋雨。只除却、会合联吟,珍重临歧语。
海上曾相识。把心肝、千里怀人,情难抛得。
满地江湖荆棘遍,独自朝南暮北。
原不为、饥寒交逼。
事业未成天尚醉,叹古来、壮士无颜色。
神明胄,萧条急。几时扫荡匈奴域。
试看那、只身跳掷,提刀杀贼。
东亚风云千变幻,行矣前途昏黑。
记取完、沙场奇节。
乱世青年真福分,好头颅、收葬要离侧。
虽死别,长相忆。
同行池上,爱电光照遍,晚来清绝。
明月中天三五夜,几见金瓯圆缺。
阆苑栽花,钧天张乐,历乱奇思发。
这番游览,愁肠那不千结。
喜见八凤争飞,六龙竞舞,疑叩华严窟。
回首流民图一幅,狼藉荒郊枯骨。
淮北饥寒,江南佳丽,两样同凄切。
灯前归话,细君相对呜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