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扫归来走钿车,二年寒食住京华。
自怜惯识金莲烛,奉使虚随八月槎。
拜扫归来走钿车,二年寒食住京华。
自怜惯识金莲烛,奉使虚随八月槎。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寒食节期间的复杂心情与生活状态。诗中通过“拜扫归来走钿车”这一句,展现了官员在完成家族祭扫活动后乘坐华丽马车归家的情景,透露出一种仪式感和尊贵感。接着,“二年寒食住京华”则点明了时间跨度与地点,说明这位官员已经连续两年在京城度过寒食节,暗示着他的公务繁忙与生活的单调。
“自怜惯识金莲烛,奉使虚随八月槎”两句,运用了巧妙的对比与自省。前一句“自怜惯识金莲烛”,意为“自怜于熟悉金莲花灯的使用”,这里借指寒食节的传统习俗,通过“金莲烛”这一形象,既描绘了节日的氛围,也暗含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与留恋。后一句“奉使虚随八月槎”,则是对当前状况的反思,通过“八月槎”这一典故(传说中由嫦娥所乘的木筏),表达了官员在公务中看似周旋于各种事务,实则内心空虚、缺乏真正意义的追求。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深刻揭示了官员在官场中的无奈与自我反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典故运用,展现了官员在特定节日背景下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思考与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深切体会。
溪山有逸趣,苍崖凌紫烟。
远峰落天半,中有飞来泉。
苍茫楼观出林杪,丘园四顾居人少。
夕阳往往见渔樵,古树阴阴乱啼鸟。
望中峰高云锦张,如此溪山犹故乡。
元坛观里三峰出,白鹭洲边二水长。
碧梧翠竹连江岸,菊潭秋屿花争乱。
好景偏宜白日游,年华每被青春换。
寄语溪水如有情,氤氲佳气常钟灵。
山中美酒置千斛,待我归来寻旧盟。
半篙凉露湿,渔灯隐隐,垂杨袅袅。
明月随人,放棹绿波蓬岛。
缆解鱼鸥破梦,更几点、疏星斜照。舒怀抱。
云阶月地,任吾歌啸。
远山不隔冰壶,弄画桨中流,烟波渺渺。
洗尽胸禁,月到夜阑倍皎。
万籁无声寂寂,把一派、繁华净扫。浑忘晓。
犹向汀州环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