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到扬州》
《到扬州》全文
宋 / 王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仙去琼花不见根,津桥明月共谁论。

百馀载作江藩翰,十几年来蓟户门。

淮海楼头诸老眼,平山堂外六军魂。

翻愁吴楚空遗彦,作史无人岁月昏。

(0)
注释
仙去:指仙人离去。
琼花:神话中的美玉之花,象征高洁。
津桥:渡口的桥。
共谁论:与谁共享或谈论。
百馀载:一百多年。
江藩翰:江边的屏障,比喻重要地位。
蓟户门:蓟州的城门,古代地名。
淮海楼:历史上著名的楼阁。
老眼:年迈的目光。
六军魂:指历代守卫的军队将士。
遗彦:遗留的才俊。
作史:撰写历史。
无人岁月昏:无人记录的历史时期。
翻译
仙人已逝,琼花踪迹难觅,明月照耀的渡口,与谁共赏?
百年间,这里成为江边的屏障,十几年来,又成为蓟州的门户。
淮海楼上的老人们,目光所及,平山堂外,六军英魂长眠。
我忧虑吴楚之地空余才俊,历史无人记载,岁月昏暗无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奕所作,名为《到扬州》。从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作者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

开篇“仙去琼花不见根”,以仙去比喻往昔繁华如同虚幻的琼花,已无从寻觅其根源,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荣光的无奈与惆怅。接下来的“津桥明月共谁论”则是借用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独自徘徊于津桥之上,赏月思古,无人可以分享其愁绪。

中间两句,“百馀载作江藩翰,十几年来蓟户门”,通过对时光流转的描写,展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微小。诗人以自己历经百年的岁月,见证了江山如画般的变化,而个人却只如一扇摇摇欲坠的蓟门,显得无比渺小。

后半首“淮海楼头诸老眼,平山堂外六军魂”,则是对历史人物和战事的追思。淮海楼头聚集着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他们的目光如同穿越时空一般;而平山堂外,则有六朝旧都的遗魂萦绕,凄凉而悲壮。

末尾两句“翻愁吴楚空遗彦,作史无人岁月昏”,诗人表达了对于历史文化传承断绝的忧虑。吴楚之地虽有丰富的历史积淀,但如今却空留下遗迹而已;面对浩瀚如烟的岁月,诗人感慨于无人能继续记录这段历史,只得自己作史,抒写心中的忧愁和时代的昏暗。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化传承断裂的历史背景。

作者介绍

王奕
朝代:宋   字:伯敬   号:斗山   籍贯:玉山(今属江西)   生辰:1293

王奕(生卒年不详),字伯敬,号斗山,玉山(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王奕《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王奕伯敬谨撰并书”,认为“癸巳为至元三十年(1293),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猜你喜欢

茶山解嘲

众万之生,于世暂寓。一偾一兴,孰知其故。

退黜奚戚,进升奚慕。岂以通塞,顾改常度。

有如我翁,昔尝掀翥。戴纚垂缨,去天尺五。

今屏山城,亦皆时数。左右佩剑,畴可笑侮。

翁具退省,前言大误。用与不用,智力何预。

幸同此邦,邂逅承晤。结为金兰,安此贫素。

(0)

题紫膏院壁

雪消溪谷已含春,雷动枪旗一簇新。

解道人间最仙景,风流无复杜陵人。

(0)

左经臣观潮阁见招有祇把清风占得公之句

周遮岂得吾徒事,省净还为世俗嫌。

若把清风召人客,已应赛过水晶盐。

(0)

己卯元日持檄乐清界上望雁荡集句寄宁师

笑指蓬瀛第十洲,青山历历水悠悠。

眼边江舸何匆促,寸步教身不得游。

(0)

题坡竹

劲节风霜日,平生忠义心。

谁知身死后,寸墨市千金。

(0)

送商霖兼简共叔

末学纷纷只是誇,孔颜门户本无遮。

农工商贾皆同气,草木虫鱼是一家。

我欲收心求克己,公知诚意在闲邪。

汝南夫子规模大,归去相从海一涯。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