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轻云覆荔墙,枣花铺地晚风凉。
不知门外炎何似,但喜閒中味更长。
雨过竹痕馀浅碧,月生松影辨昏黄。
空庭著子吾犹懒,只与希夷乞睡方。
野寺轻云覆荔墙,枣花铺地晚风凉。
不知门外炎何似,但喜閒中味更长。
雨过竹痕馀浅碧,月生松影辨昏黄。
空庭著子吾犹懒,只与希夷乞睡方。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的山寺夏日图景。首句“野寺轻云覆荔墙”,轻柔的云朵覆盖在荔枝树墙之上,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枣花铺地晚风凉”,傍晚时分,微风吹过,满地的枣花带来一丝凉意,增添了诗的意境。
“不知门外炎何似,但喜闲中味更长”两句,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了对门外炎夏的淡然态度,以及在闲适生活中品味时间之美的喜悦。这种超脱世俗、享受当下的心态,体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雨过竹痕馀浅碧,月生松影辨昏黄”描绘了雨后竹林的清新与月夜松林的朦胧之美,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最后,“空庭著子吾犹懒,只与希夷乞睡方”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休息的渴望。在空旷的庭院里,即使是果实累累,也懒得去采摘,只希望得到宁静的睡眠,进一步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远离喧嚣的生活理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明末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风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蝌斗秦皆废,灵光鲁独存。
豆笾漂海国,丹雘暗淮村。
苔藓花侵础,蒲芦叶拥门。
青春深雾潦,白日老乾坤。
德化三王并,威仪百代尊。
郊麟初隐遁,野兕遂崩奔。
先辈俱冥漠,诸生罢讲论。
断编尘树冷,遗像网虫昏。
尽变衣冠俗,终归礼义源。
江南游学士,瞻拜敢忘言。
静藏深渊,动游碧落,灵妙潜通。
遇时至神知,乘阳便起,雷轰电掣,雾霭云从。
展尾昂头,穿山透石,一举冲霄气势雄。
神威烈,把黄河倒卷,白浪翻空。须臾霖雨漂洪。
却都在天瓢一滴中。
发通身欻火,飞光走焰,山精鬼怪,绝迹潜踪。
变化无方,去来无碍,自得乾坤造化功。
功成后,但归心明主,永效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