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常真人若冰雪,大年夜食清溪月。
谁知袖里閟初阳,散作玄元春满堂。
髯龙宵吼石坛秋,老竹风生翻陆江。
天籁已沈群妙集,隐几嗒然今坐忘。
云扃不钥瞰虚白,挥谢万象俱行客。
真常真人若冰雪,大年夜食清溪月。
谁知袖里閟初阳,散作玄元春满堂。
髯龙宵吼石坛秋,老竹风生翻陆江。
天籁已沈群妙集,隐几嗒然今坐忘。
云扃不钥瞰虚白,挥谢万象俱行客。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真常真人”的人物形象,他如同冰雪般纯净,夜晚在清溪边品尝着明月。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袖里閟初阳”这一比喻,暗示真常真人内心深处蕴含着新生与希望,这种力量在“散作玄元春满堂”中得以释放,使得整个殿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接着,诗人通过“髯龙宵吼石坛秋”和“老竹风生翻陆江”这两句,分别描绘了龙的咆哮和竹子在风中的摇曳,这些自然界的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象征着内在力量的觉醒与释放。同时,“天籁已沈群妙集”一句,将听觉与视觉的美妙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
最后,“隐几嗒然今坐忘”表达了真常真人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他的心灵与外界融为一体,仿佛与天地同呼吸。而“云扃不钥瞰虚白,挥谢万象俱行客”则进一步强调了真常真人超脱世俗、洞察万物的智慧与胸怀,他如同云门一般,虽不开启却能洞察宇宙的虚无与真实,所有的世界在他眼中都是过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真常真人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以及他对自然、宇宙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岁莫喧喧夜捉人,当门县尉点行频。
押送江干下江舶,王牌忽下哀劳民。
蒙恩欢噪声动地,得钱脱役夸亲邻。
谁知羽书传旦暮,王师仓猝西兴渡。
桃符竹爆空酸辛,菜饵饤盘将不去。
雨雪江山烟火稀,白骨支撑满前路。
行到金华呈太守,幕府无文停待久。
白昼呼群掠远村,醉围解尉攒拳殴。
解尉獐徨无羽翰,科钱营脱离险艰。
黠徒乘机从此逝,追至兰溪半不还。
县差承帖追逋目,鞭笞狼籍空劳鹿,归时老幼尽欢欣,重去难将消息闻。
男儿轻死贵死敌,何不弓剑学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