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西岭赤,鸣禽度高楠。
稍陟衣带岭,东尖屹危参。
侧身忽旁断,拟步若幽探。
勃勃草木霏,高下皆浮岚。
巨石当横途,始复一解骖。
崖古树根瘦,谷深人语含。
石角利攒剑,远山突支簪。
何姑骑白鹿,绿发长鬖鬖。
坐令妇女辈,奔走祈春蚕。
千崖动合沓,秋色晚正酣。
鴐鹅飞益高,刚风回东南。
我行蒙翳中,罥刺宁所堪。
山水能媚人,夙性所乐耽。
奚能恋文字,局促如饥蟫。
旷兹登览际,踯躅忘忧惔。
振衣复少憩,历险不敢贪。
片云触石起,流泽思远覃。
惜无晨风翼,照影双溪潭。
日出西岭赤,鸣禽度高楠。
稍陟衣带岭,东尖屹危参。
侧身忽旁断,拟步若幽探。
勃勃草木霏,高下皆浮岚。
巨石当横途,始复一解骖。
崖古树根瘦,谷深人语含。
石角利攒剑,远山突支簪。
何姑骑白鹿,绿发长鬖鬖。
坐令妇女辈,奔走祈春蚕。
千崖动合沓,秋色晚正酣。
鴐鹅飞益高,刚风回东南。
我行蒙翳中,罥刺宁所堪。
山水能媚人,夙性所乐耽。
奚能恋文字,局促如饥蟫。
旷兹登览际,踯躅忘忧惔。
振衣复少憩,历险不敢贪。
片云触石起,流泽思远覃。
惜无晨风翼,照影双溪潭。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蚕尖》描绘了一幅清晨登山的景象。首句“日出西岭赤”展现了日出时分,西岭染上红霞的壮丽景色。接下来的诗句通过“鸣禽度高楠”、“稍陟衣带岭”等,描绘了鸟儿在高大的楠木间鸣叫,诗人逐渐攀登险峻的山岭,表现出旅程的艰辛与探索的乐趣。
“侧身忽旁断,拟步若幽探”写出了山路的曲折,诗人仿佛在探寻幽深的秘境。沿途“勃勃草木霏,高下皆浮岚”,茂盛的草木和缭绕的雾气增添了神秘感。巨石横路,诗人不得不停车解骖,山谷深处,人声微弱,显得静谧而深远。
诗人借“何姑骑白鹿”这一神话元素,寓言般地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超脱世俗的愿望。妇女们为求春蚕之福忙碌奔走,而诗人则选择在山水之间流连忘返,享受这份宁静和自由。
“千崖动合沓,秋色晚正酣”描绘了山势的起伏和秋色的浓郁,鴐鹅翱翔,秋风回转,诗人深陷其中,忘却忧虑。然而,“我行蒙翳中,罥刺宁所堪”又暗示了旅途中的艰难和刺痛。
最后,诗人感慨山水的魅力,表示自己不愿被文字束缚,而是沉浸于自然之中,享受登览的旷达与忘忧。整首诗以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超脱世俗的理想。
凉秋生郊原,快雨洒庚伏。
曲肱访幽睡,朝梦不可续。
开门招此山,爽气满岩谷。
村蹊没衰草,古院蟠翠木。
东行得幽亭,小径来已熟。
下有十里濠,暑退万荷绿。
恨无沽酒钱,一醉起枵腹。
人生要快意,岂止寄幽独。
若看后池蛙,声韵故不俗。
怡然供清欢,何必丝与竹。
野夫加于人一等,玉骨春容含秀整。
已惊词源倒三峡,会看声名重九鼎。
江南尽处山作堆,雨馀青碧数峰开。
那知万壑千岩处,风帽蹇驴能独来。
凤凰鸑鷟未入眼,今识鹓雏犹恨晚。
兴阑掉头不肯留,出门去袂聊一挽。
君家富贵若骑虎,拥鼻未免非虚语。
何当解带食太仓,时时携被宿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