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来立牛背,柳拂牛尾青。
牛童抱柳根,手弄河中萍。
弄萍意在鱼,似怨河水清。
回折长条枝,驱鸦过田塍。
鸦来立牛背,柳拂牛尾青。
牛童抱柳根,手弄河中萍。
弄萍意在鱼,似怨河水清。
回折长条枝,驱鸦过田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首句“鸦来立牛背”,以鸦鸟站立于牛背上开篇,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柳拂牛尾青”一句,通过柳树轻拂牛尾的动态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生机与活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农耕生活的和谐共处。
“牛童抱柳根,手弄河中萍”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儿童与自然的互动。牛童怀抱柳根,手中轻轻拨弄着河中的浮萍,既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也体现了他们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这不仅是一幅画面,更蕴含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弄萍意在鱼,似怨河水清”一句,通过儿童戏水的动作和对清澈河水的微妙情感表达,展现了儿童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之心。这里的“怨”并非真正的不满,而是儿童对水中世界的好奇与期待,渴望发现更多未知的生物。
最后,“回折长条枝,驱鸦过田塍”两句,描绘了儿童利用树枝驱赶乌鸦的情景,既体现了儿童的机智与乐趣,也反映了他们在田间地头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简单与纯粹。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生活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以及儿童在自然中自由探索的乐趣,充满了生活的温馨与诗意。
午辞空灵岑,夕得花石戍。
岸疏开辟水,木杂今古树。
地蒸南风盛,春热西日暮。
四序本平分,气候何回互。
茫茫天造间,理乱岂恒数。
系舟盘藤轮,策杖古樵路。
罢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
柴扉虽芜没,农器尚牢固。
山东残逆气,吴楚守王度。
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
西师万众几时回,哀痛天书近已裁。
文吏何曾重刀笔,将军犹自舞轮台。
几时拓土成王道,从古穷兵是祸胎。
陛下好生千万寿,玉楼长御白云杯。
黄葛生洛溪,黄花自绵幂。
青烟蔓长条,缭绕几百尺。
闺人费素手,采缉作絺绤。
缝为绝国衣,远寄日南客。
苍梧大火落,暑服莫轻掷。
此物虽过时,是妾手中迹。
夜宿乌牙寺,举手扪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