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秦淮露柳,带明月、倚归船。
看佩玉纫兰,囊诗贮锦,江满吴天。吟边。
唤回梦蝶,想故山、薇长已多年。
草得梅花赋了,棹歌远和离舷。风弦。尽入吟篇。
伤倦客、对秋莲。过旧经行处,渔乡水驿,一路闻蝉。
留连。漫听燕语,便江湖、夜语隔灯前。
潮返浔阳暗水,雁来好寄瑶笺。
折秦淮露柳,带明月、倚归船。
看佩玉纫兰,囊诗贮锦,江满吴天。吟边。
唤回梦蝶,想故山、薇长已多年。
草得梅花赋了,棹歌远和离舷。风弦。尽入吟篇。
伤倦客、对秋莲。过旧经行处,渔乡水驿,一路闻蝉。
留连。漫听燕语,便江湖、夜语隔灯前。
潮返浔阳暗水,雁来好寄瑶笺。
这首诗名为《木兰花慢·送客》,出自北宋诗人李彭之手。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和独特的情怀。
"折秦淮露柳,带明月、倚归船。看佩玉纫兰,囊诗贮锦,江满吴天。吟边。" 这几句以秦淮河畔的景致开篇,通过折柳带月的动作和倚靠在归舟上的情形,展现了送别的情境。佩玉纫兰和囊诗贮锦则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珍惜之情。
"唤回梦蝶,想故山、薇长已多年。草得梅花赋了,棹歌远和离舷。风弦。尽入吟篇。伤倦客、对秋莲。过旧经行处,渔乡水驿,一路闻蝉。留连。" 这部分诗句中,梦蝶的唤回与故山薇草的长久思念交织,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和不舍。草得梅花赋、棹歌远和离舷则是诗人在送别时的心境写照。伤倦客对秋莲,以及过旧经行处和渔乡水驿的一路蝉鸣,都是旅途中的孤寂与留连之情。
"漫听燕语,便江湖、夜语隔灯前。潮返浔阳暗水,雁来好寄瑶笺。" 最后几句诗中,以漫听燕语和便江湖夜语隔灯前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愁。潮返浔阳暗水和雁来好寄瑶笺,则是对远行者的一种美好祝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图,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