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过雪浪当残腊,今见东风吹绿苔。
峡出清冰浮玉去,江衔炎日荡金回。
真人试剑仍留石,高士垂竿尚有台。
作客经年重怀古,不堪蒲节又相催。
曾过雪浪当残腊,今见东风吹绿苔。
峡出清冰浮玉去,江衔炎日荡金回。
真人试剑仍留石,高士垂竿尚有台。
作客经年重怀古,不堪蒲节又相催。
这首《过峡江》由明代诗人梁继善所作,描绘了诗人经过峡江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历史遗迹,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首联“曾过雪浪当残腊,今见东风吹绿苔”,以对比的手法,将过去在严冬时节穿越雪浪的情景与当下春风吹拂,绿苔生长的景象相对照,既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化。
颔联“峡出清冰浮玉去,江衔炎日荡金回”,进一步描绘了峡江的壮美。清冰在阳光下仿佛玉石般闪耀,随着水流远去;而江面则映照着烈日,如同金色的波光在荡漾。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峡江的自然景观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颈联“真人试剑仍留石,高士垂竿尚有台”,转而提及历史遗迹。这里提到的“真人试剑”和“高士垂竿”都是古代传说中的故事,分别与道家文化和隐逸文化相关。诗人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智慧与精神追求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理想与情怀。
尾联“作客经年重怀古,不堪蒲节又相催”,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作客他乡多年后再次回忆起过往的历史与文化,内心不禁感慨万千。蒲节,即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此处用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岁月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珍视。
整体而言,《过峡江》一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