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草乏灵姿,无山不孤绝。
我行虽云蹇,偶胜聊换节。
上界浮中流,光响洞明灭。
晚禽曝霜羽,寒鱼依石发。
自有无还心,隔波望松雪。
何草乏灵姿,无山不孤绝。
我行虽云蹇,偶胜聊换节。
上界浮中流,光响洞明灭。
晚禽曝霜羽,寒鱼依石发。
自有无还心,隔波望松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找超脱尘世的意象。开篇“何草乏灵姿,无山不孤绝”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每一处草木都显得生机勃勃,每一座山峰都独立而自足,充满了神秘感。
“我行虽云蹇,偶胜聊换节”表明诗人的旅行虽然有时遇到困难,但仍旧能够偶尔超越常人,达到一种精神的解脱和自由。这里的“云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山间行走的情景,而“聊换节”则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中规律与节制的感悟。
“上界浮中流,光响洞明灭”则是对仙境之美的进一步描绘。这里,“上界”指的是高处或天界,“浮中流”可能指的是云端或水面,而“光响洞明灭”则形容了光线在山谷间穿梭,时隐时现,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晚禽曝霜羽,寒鱼依石发”进一步加深了仙境的意境。诗人观察到晚上的鸟儿将翅膀展开在霜冻中,而寒冷的鱼儿则躲藏在石头旁边,这些生动的细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世界。
“自有无还心,隔波望松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这里,“无还心”意味着超脱尘世的情感,而“隔波望松雪”则是说诗人在水面上观赏到对岸松树和雪景,这种景象让他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世界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宁静与自得。
十日狂风,都断送、杏花红去。
却是有、海棠枝上,一分春住。
桃叶桃根浑未觉,樱桃杨柳成轻负。
强尊前、抖擞旧精神,谁能许。时不再,欢难屡。
心未老,杯频举。尚不妨领略,登临佳处。
山接武陵馀胜气,江吞大别仍东注。
叹圣贤、功业与江山,无今古。
去岁与君别,高谈气如虹。
酒酣出三诗,遗我意何穷。
归涂度黄花,偶遇衡人东。
问君无恙否,报言近已终。
闻之骇且疑,期君后凋松。
分携数月耳,鸡年何遽逢。
还家仅弛担,走哭悲填胸。
夫君乡评高,孝友古人同。
一第晚乃得,权门肯投踪。
暂出不少留,翩翩若冥鸿。
力学老不倦,进得新有功。
惜哉干国资,已矣浮云空。
最怜亲白发,行路为惨容。
赖是有子贤,接踵翔蟾宫。
朝来哀笳发,湘江雨濛濛。
月岭挂寒斗,霜林号凄风。
斯人重难见,夜台情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