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日登凤凰台》
《九日登凤凰台》全文
宋 / 周紫芝   形式: 古风

落木惊高秋,旅食念行役。

含羞古祠花,青蕊未堪摘。

云山不着脚,佳节似可惜。

一啸百尺台,往趁凌风翮。

群山如玉玞,千古围故国。

孤城打寒潮,往事谁记忆。

玉树那得花,金莲去无迹。

兴亡更六朝,溅血几飞镝。

重瞳飞上天,毰毸避矰弋。

何年览德辉,古榜犹可识。

父老无由询,残碑少遗刻。

空馀吊古涕,自对斜阳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九月九日登凤凰台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怀旧情绪。

首句“落木惊高秋”以落叶飘零象征时光流逝,引发对岁月变迁的感慨。“旅食念行役”则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含羞古祠花,青蕊未堪摘”,既是对古祠中花朵的描写,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羞涩与无奈。

“云山不着脚,佳节似可惜”一句,诗人借云山之高远,表达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不舍。“一啸百尺台,往趁凌风翮”,通过想象在高台上长啸,追求自由飞翔的状态,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群山如玉玞,千古围故国”描绘了山川壮丽,历史长河中国家的兴衰更替。“孤城打寒潮,往事谁记忆”则通过孤城与寒冷的江潮,暗示历史的无情与遗忘。“玉树那得花,金莲去无迹”运用比喻,表达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不可寻觅。

“兴亡更六朝,溅血几飞镝”回顾了六朝更迭的历史,强调了战争与动荡给国家带来的伤痛。“重瞳飞上天,毰毸避矰弋”引用典故,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何年览德辉,古榜犹可识”表达了对古代贤明君主的怀念与敬仰。

最后,“父老无由询,残碑少遗刻”感叹历史的变迁,使得后人难以寻觅前人的踪迹。“空馀吊古涕,自对斜阳滴”则以诗人独自面对夕阳,泪水滑落,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深深哀思。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英雄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情怀。

作者介绍
周紫芝

周紫芝
朝代:宋   字:少隐   号:竹坡居士   籍贯:宣城(今安徽宣州市)   生辰:1082-1155

周紫芝(1082-1155年),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城市)人,南宋文学家。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中进士。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
猜你喜欢

秋兴

秋风又满会稽城,有客飘然万事轻。

久向林间得佳趣,不知身外有浮名。

葡萄雨足初全紫,乌桕霜前已半赪。

欲把一杯终觉懒,老来怀抱为谁倾。

(0)

思剡

羸疾无休日,清秋适此时。

节存旄尽落,带剩眼频移。

吾兴复不浅,俗人那得知。

会当游剡去,支许有深期。

(0)

幽居初夏四首·其四

鬓毛秃尽齿牙疏,难受人间折简呼。

诗酒本来无藉在,形骸况复不枝梧。

槐阴渐密能鄣日,池水新生可浴凫。

移得太行终亦死,平生常笑北山愚。

(0)

幽居杂题四首·其三

忽忽年光逝,悠悠世事非。

晓犹明绩火,昼永启渔扉。

施食禽鱼熟,疏沟杞菊肥。

寂寥何所叹,父子自相依。

(0)

客怀

客怀病思两凄凄,瘦马长靴溅雪泥。

道左忽逢曾宿驿,壁间闲看旧留题。

村醅酸薄陈山果,旅饭萧条嚼冻齑。

何处人间非梦境,恍然重到剑关西。

(0)

南堂脊记乃已三十年偶读之怅然有感

一住三山三十载,交亲渐觉眼前稀。

长松郁郁偃高盖,新竹森森添旧围。

沙径雨馀留鸟迹,柴门日落锁烟扉。

放翁正倚蒲团稳,辽海从渠万事非。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