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仁宗皇帝歌四首·其三》
《挽仁宗皇帝歌四首·其三》全文
宋 / 刘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不阵威逾远,无为俗自柔。

诗书通月窟,箫勺靖炎陬。

毕陌宫车晚,苍梧草露秋。

定知千岁后,民尚是轩丘。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挽仁宗皇帝歌四首》中的第三首,通过对仁宗皇帝的追思与赞颂,展现了其深远的政治影响和道德风范。

首句“不阵威逾远”,描绘了仁宗皇帝虽未以武力征服四方,但其仁德之威却能深入人心,影响深远。这种威望并非来自武力的震慑,而是源自其高尚的品德和治国理念,使得民众自然受到感化,心向和谐。

接着,“无为俗自柔”进一步阐述了仁宗的治国之道。他并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以无为而治,让社会风气自然而然地变得柔和。这体现了仁宗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诗书通月窟,箫勺靖炎陬”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仁宗的治国理念比作照亮黑暗的明灯,无论是寒冷的北方(月窟)还是炎热的南方(炎陬),都能带来温暖和安宁。这里强调了仁宗通过诗书教化,使国家各个角落都沐浴在和谐与文明之中。

“毕陌宫车晚,苍梧草露秋”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宫车晚归,象征着仁宗皇帝的治理已经达到了一个理想的境界,整个国家如同苍梧之地的秋草,生机勃勃,充满希望。这一景象不仅展示了国家的繁荣稳定,也反映了仁宗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最后,“定知千岁后,民尚是轩丘”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崇高敬意和对未来国家发展的乐观期待。即使在他去世千年之后,人民依然会怀念他的丰功伟绩,国家依然会繁荣昌盛,如同古代的名山大川一样永垂不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仁宗皇帝的赞美,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也寄托了人们对理想君主和盛世的向往与期盼。

作者介绍
刘敞

刘敞
朝代:宋   字:原父   生辰:1019—1068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猜你喜欢

江上呈华玉

龙江东下水疑空,飞鸟流云落镜中。

千里晴光遥漾日,满船秋色澹无风。

青山旧国知何处,芳草离情去未穷。

晚折蘋花思对酒,灯前还有故人同。

(0)

次韵奉答东桥

张衡未老赋归田,地烧菑理术阡。

世路风波甘息足,贫家衣食愿逢年。

窗临茂树清阴直,门对斜川小径偏。

爱逐西邻沮溺饮,巾车乘醉稳如船。

(0)

武冈道中雨二首·其一

界石记州名,旗亭报客程。

山行频陟降,春雨易阴晴。

树引荒涂直,花撩客眼明。

蛮方行欲捲,翻忆武昌城。

(0)

渝江登陆·其一

来往舟如屋,相随一月期。

登途不忍去,翻似别家时。

(0)

丁丑九日

燕台九日罢登临,节物萧条入楚吟。

关塞骅骝迷去路,朔风鸿雁滞归音。

仙游御宿山川远,白露清霜日夜深。

云际侧身愁北望,天涯怀抱可能禁。

(0)

杨林病榻罗果斋太守远访

荒店晨炊冷灶烟,忽闻五马暂流连。

关山尽是销魂路,樽酒翻为迸泪筵。

遥想生还成幻梦,纵令死去有谁怜。

眼前难缩壶中地,何问灵均楚国天。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