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三十三》
《诗偈·其三十三》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惭愧一双眼,曾见数般人。

端正亦不爱,丑陋亦不瞋。

当头异国色,何须妄起尘。

低头自形相,都无一处真。

身心如幻化,满眼没怨亲。

(0)
注释
惭愧:感到羞愧。
一双眼:一双观察世界的目光。
曾见:曾经见过。
数般人:许多人。
端正:品行良好。
不爱:不偏爱。
丑陋:外表丑陋。
不瞋:不生气。
当头:面前。
异国色:不同国家的人的特征。
妄起尘:无端引起纷扰。
低头:低下头。
自形相:自身的形象。
都无一处真:没有真实的自我。
身心:身心状态。
幻化:梦幻般的。
满眼:眼中尽是。
没怨亲:对亲怨都没有感觉。
翻译
我深感羞愧,因为我见过许多人。
无论他们品行端正还是丑陋,我都无法偏爱或愤怒。
面对不同国籍的人,我不必因此产生纷扰。
低下头看自己,发现没有真实的自我。
我的身心如同梦幻,眼中无人,对亲怨皆无感觉。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审美标准和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开篇“惭愧一双眼,曾见数般人”直接点出了主角色的内心世界,他们对自己过去所见所爱感到羞愧,因为这些经历可能是多变且不专一的。

接下来的“端正亦不爱,丑陋亦不瞋”则表达了一种超脱的态度,即美好与丑陋都不能引起主角色的情感波动,这种平和无为的境界似乎在告诉我们,对外界的容颜保持一种内心的宁静。

“当头异国色,何须妄起尘”这一句,则是对外部诱惑的一种警醒。诗人认为,无需因那些来自异域的新奇事物而轻易地激起心中的波澜,这里面的“异国色”既可以理解为文化上的差异,也可能是指情感生活中新的吸引力。

而“低头自形相,都无一处真”则深刻揭示了诗人对于个人形象和内在真实的探究。他们发现,即便是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也找不到一个完全真实不变的地方,这种认识充满了宿命论和佛教中对“空”的理解。

最后,“身心如幻化,满眼没怨亲”则是诗人对于生命和情感的终极领悟。他们将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比喻为幻化,意味着万物皆为空幻,而“满眼没怨亲”则表达了一种宽容与接纳,即对这个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怨恨。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情感以及审美标准的复杂思考。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题渝江萧氏园亭·其三

近市嚣尘远,幽居古意存。

诗人常下榻,俗子莫登门。

日坐图书府,时开风月樽。

野夫因到此,忘却海云村。

(0)

嘉熙己亥大旱荒庚子夏麦熟·其五

濒海数十里,饥民及万家。

雨多忧坏麦,春好忍看花。

凿浅疏田水,占晴视晚霞。

老农如鬼瘦,不住作生涯。

(0)

新岁书怀四首·其二

七十九岁叟,时吟感寓诗。

年高胡不死,身健欲何为。

细柳绿垂地,小桃红满枝。

春风不到处,枯蔓挂疏篱。

(0)

感寓三首·其一

古今通一理,趋向自多门。

贤士玉成美,贪夫金注昏。

谁知身是患,人以道为尊。

前辈□□死,姓名千载存。

(0)

韩张亭

此地曾栖双凤凰,登高怀古北风凉。

忠规万乘龙颜粲,谪遇千山鸟道荒。

百里邻居天作合,两贤名与日争光。

几人缄口贪官职,身在朝廷志已忘。

(0)

游云溪与郡宴用太守韵即事二首·其一

溪堂久矣无人到,千骑传呼五马来。

流水奔腾砥柱立,好山呈露晚云开。

指挥壮士驰骁骑,管领衰翁吊古梅。

笑问风流羊叔子,几人登览不尘埃。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