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处半郊城,西风淅淅声。
晨钟兴废寺,夜柝短长更。
深巷闻砧急,前村穫稻成。
何当冠盖过,又作折腰迎。
野处半郊城,西风淅淅声。
晨钟兴废寺,夜柝短长更。
深巷闻砧急,前村穫稻成。
何当冠盖过,又作折腰迎。
这首诗描绘了郊外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景象。首句"野处半郊城"展现了诗人居住地的偏远与城市边缘的交融,"西风淅淅声"则以秋风的轻响衬托出环境的静谧。"晨钟兴废寺"暗示着时光流转,古老的寺庙在晨钟声中显露出历史的痕迹,"夜柝短长更"进一步刻画了夜晚的安宁,柝声断续,标志着时间的流逝。
"深巷闻砧急"描绘了妇女们在深巷中急促的捣衣声,反映出农事的繁忙和生活的日常,"前村穫稻成"则展示了丰收的季节,给人以希望和满足感。最后两句"何当冠盖过,又作折腰迎"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有达官贵人来访,自己可以躬身迎接,或许暗含着对仕途的向往或对社会地位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郊居生活的情景,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融入了人间烟火气,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期待。
茅屋小于船,寒宵此会偏。
苦吟因静得,幽思与閒便。
断壁栖云气,虚窗闭篆烟。
帖残重补画,琴老不胜弦。
画轴尘为古,茶炉火自然。
细泉胶苋腹,冻鹤堕松巅。
石鼓鸣如磬,瓷瓶色类铅。
雪明灯焰减,风远漏声传。
鼠黠窥人走,僮顽背客眠。
骨清神欲脱,兴逸语犹颠。
野性终应在,浮名岂足缠。
欲从支遁隐,未有买山钱。
与君俱是客,那复送君行。
未卜重逢日,难为欲别情。
露花皆远泪,风叶是愁声。
到日寒应极,脩途七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