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怡云图鸣治以寄其族叔世弼者用亨父韵》
《怡云图鸣治以寄其族叔世弼者用亨父韵》全文
明 / 李东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不用将云寄隐君,隐君山自有閒云。

云边若遇陶弘景,莫遣高歌世上闻。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怡云图鸣治以寄其族叔世弼者用亨父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不用将云寄隐君”,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隐逸观念的反思。这里的“隐君”并非特指某个人,而是泛指那些遁入山林、远离尘嚣的隐士。诗人认为,真正的隐逸并不需要借助外在的云彩来象征,而是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自由。

次句“隐君山自有閒云”,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隐逸生活的内在联系。山中的云雾,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隐逸生活的一种象征。云雾缭绕,既增添了山林的神秘感,也寓意着隐士内心的超脱与自由。

后两句“云边若遇陶弘景,莫遣高歌世上闻”,则通过引用历史上的隐逸人物陶弘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陶弘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士、医学家、文学家,以其高洁的品性和卓越的才华闻名于世。诗人想象如果在云边遇见陶弘景,希望他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要让世俗的名声干扰到自己的隐逸生活。这里暗含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真正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宁静与超脱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朝代:明   字:宾之   号:西涯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生辰:1447年-1516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猜你喜欢

门外野风开白莲

四壁香成界,芳祠枕水滨。

莲开门掩月,池白浪翻银。

滴露摇清梦,空花悟色身。

却无鸳作侣,信是玉为神。

粉坠匀波面,扉闲瞰石唇。

凉飙回紫陌,素影淡红尘。

寂静双鱼健,闇飔一鹭驯。

相期刍束奠,诚动路旁人。

(0)

姑苏吴氏佳城八景

窈窕双亲墓,风光尽可伤。

秋霜行浒墅,春雨泊横塘。

桥月影沉梦,寺钟声断肠。

狮山迷望翠,虎阜映愁苍。

岩照情随夕,湖波泪共长。

直须从葬日,心景两相忘。

(0)

梅窗为教授金原祺赋

严冬闭云阴,众卉各摧折。

瑶树粲佳花,绰约凌冰雪。

君子秉文教,终岁擅高洁。

岂期谢春荣,所志坚晚节。

觞咏日逍遥,琴书足娱悦。

愿言保贞姿,庶以绍先烈。

(0)

大雨水至

暝色凝阴处,浓云翳碧天。

一时倾暑雨,四壁涌春泉。

直似鲛人室,何如海屋仙。

声疑三岛近,势觉五湖连。

可举任公钓,堪乘范蠡船。

剥床应及水,沉灶故无烟。

寸步谁将引,丹心自可怜。

几时及白日,随地即周旋。

(0)

瑞星诗

惟天之高,荡荡难名。仁覆万类,大德曰生。

惟君宪天,行天之道。仁育群生,下民是保。

天监君德,有允肖之。来享来歆,为祥为祺。

皇钦天命,嗣临大宝。严孝宗庙,祗奉圣母。

夙夜恭勤,惟德之霈。始于家邦,弘及四海。

饥者食之,寒者衣之。槁者濡之,仆者植之。

如艺黍稷,薅莠与稂。驱去螟螣,罔俾害伤。

矜恻鳏孤,抚字无告。有昧弗率,勉勉教诏。

除其凛冽,敷之融和。化戚以愉,易啸以歌。

立纲布纪,惟贤之庸。推亡固存,履道大公。

乃脩德化,制礼作乐。天叙有常,人文焕若。

芒芒四裔,雨露所坠。慕义归诚,靡或弗至。

上帝曰俞,允光予命。何以报锡,式鸿厥庆。

嘉禾异麦,骈出于下。骈出于上,庆云膏露。

宣德庚戌,月维己丑。其日丁亥,夕瑞在酉。

大星如丸,九斿之傍。有彗若射,金玉其煌。

素蟾东生,皎乎相辉。河汉为蒙,参井为微。

厥名含誉,太史敷奏。百辟嵩呼,贺祥献寿。

皇德仁圣,谦让是崇。归功穹祇,归功祖宗。

归功圣母,亦及臣子。申命饬励,敬哉无怠。

稽古大圣,轩辕唐虞。咸有瑞星,昭德之符。

皇德格天,前圣一致。肆用作诗,永告来世。

(0)

送尤安礼·其四

言笑晏晏,维予与女。女转弃予,谁与独处。

中心养养,往送于野。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