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将云寄隐君,隐君山自有閒云。
云边若遇陶弘景,莫遣高歌世上闻。
不用将云寄隐君,隐君山自有閒云。
云边若遇陶弘景,莫遣高歌世上闻。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怡云图鸣治以寄其族叔世弼者用亨父韵》。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不用将云寄隐君”,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传统隐逸观念的反思。这里的“隐君”并非特指某个人,而是泛指那些遁入山林、远离尘嚣的隐士。诗人认为,真正的隐逸并不需要借助外在的云彩来象征,而是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自由。
次句“隐君山自有閒云”,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隐逸生活的内在联系。山中的云雾,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隐逸生活的一种象征。云雾缭绕,既增添了山林的神秘感,也寓意着隐士内心的超脱与自由。
后两句“云边若遇陶弘景,莫遣高歌世上闻”,则通过引用历史上的隐逸人物陶弘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陶弘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士、医学家、文学家,以其高洁的品性和卓越的才华闻名于世。诗人想象如果在云边遇见陶弘景,希望他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要让世俗的名声干扰到自己的隐逸生活。这里暗含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真正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宁静与超脱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四壁香成界,芳祠枕水滨。
莲开门掩月,池白浪翻银。
滴露摇清梦,空花悟色身。
却无鸳作侣,信是玉为神。
粉坠匀波面,扉闲瞰石唇。
凉飙回紫陌,素影淡红尘。
寂静双鱼健,闇飔一鹭驯。
相期刍束奠,诚动路旁人。
暝色凝阴处,浓云翳碧天。
一时倾暑雨,四壁涌春泉。
直似鲛人室,何如海屋仙。
声疑三岛近,势觉五湖连。
可举任公钓,堪乘范蠡船。
剥床应及水,沉灶故无烟。
寸步谁将引,丹心自可怜。
几时及白日,随地即周旋。
惟天之高,荡荡难名。仁覆万类,大德曰生。
惟君宪天,行天之道。仁育群生,下民是保。
天监君德,有允肖之。来享来歆,为祥为祺。
皇钦天命,嗣临大宝。严孝宗庙,祗奉圣母。
夙夜恭勤,惟德之霈。始于家邦,弘及四海。
饥者食之,寒者衣之。槁者濡之,仆者植之。
如艺黍稷,薅莠与稂。驱去螟螣,罔俾害伤。
矜恻鳏孤,抚字无告。有昧弗率,勉勉教诏。
除其凛冽,敷之融和。化戚以愉,易啸以歌。
立纲布纪,惟贤之庸。推亡固存,履道大公。
乃脩德化,制礼作乐。天叙有常,人文焕若。
芒芒四裔,雨露所坠。慕义归诚,靡或弗至。
上帝曰俞,允光予命。何以报锡,式鸿厥庆。
嘉禾异麦,骈出于下。骈出于上,庆云膏露。
宣德庚戌,月维己丑。其日丁亥,夕瑞在酉。
大星如丸,九斿之傍。有彗若射,金玉其煌。
素蟾东生,皎乎相辉。河汉为蒙,参井为微。
厥名含誉,太史敷奏。百辟嵩呼,贺祥献寿。
皇德仁圣,谦让是崇。归功穹祇,归功祖宗。
归功圣母,亦及臣子。申命饬励,敬哉无怠。
稽古大圣,轩辕唐虞。咸有瑞星,昭德之符。
皇德格天,前圣一致。肆用作诗,永告来世。
《瑞星诗》【明·杨士奇】惟天之高,荡荡难名。仁覆万类,大德曰生。惟君宪天,行天之道。仁育群生,下民是保。天监君德,有允肖之。来享来歆,为祥为祺。皇钦天命,嗣临大宝。严孝宗庙,祗奉圣母。夙夜恭勤,惟德之霈。始于家邦,弘及四海。饥者食之,寒者衣之。槁者濡之,仆者植之。如艺黍稷,薅莠与稂。驱去螟螣,罔俾害伤。矜恻鳏孤,抚字无告。有昧弗率,勉勉教诏。除其凛冽,敷之融和。化戚以愉,易啸以歌。立纲布纪,惟贤之庸。推亡固存,履道大公。乃脩德化,制礼作乐。天叙有常,人文焕若。芒芒四裔,雨露所坠。慕义归诚,靡或弗至。上帝曰俞,允光予命。何以报锡,式鸿厥庆。嘉禾异麦,骈出于下。骈出于上,庆云膏露。宣德庚戌,月维己丑。其日丁亥,夕瑞在酉。大星如丸,九斿之傍。有彗若射,金玉其煌。素蟾东生,皎乎相辉。河汉为蒙,参井为微。厥名含誉,太史敷奏。百辟嵩呼,贺祥献寿。皇德仁圣,谦让是崇。归功穹祇,归功祖宗。归功圣母,亦及臣子。申命饬励,敬哉无怠。稽古大圣,轩辕唐虞。咸有瑞星,昭德之符。皇德格天,前圣一致。肆用作诗,永告来世。
https://shici.929r.com/shici/yJBff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