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甲子今重遘,顶上霜毛未多有。
自言于世只无心,到老看经不离口。
五羊城下古通津,每袖金钱赠路人。
堂中会食万里客,户外日驻双珠轮。
我观于古皆如此,长者多应有贤子。
即今雏凤虽未飞,已觉骊珠光烛水。
新正元日气佳哉,玉斗东巡万物回。
一年三百六十日,此日人人笑口开。
□生此日乐无涯,愿比广成千二岁,岁岁逢君柏叶杯。
李公甲子今重遘,顶上霜毛未多有。
自言于世只无心,到老看经不离口。
五羊城下古通津,每袖金钱赠路人。
堂中会食万里客,户外日驻双珠轮。
我观于古皆如此,长者多应有贤子。
即今雏凤虽未飞,已觉骊珠光烛水。
新正元日气佳哉,玉斗东巡万物回。
一年三百六十日,此日人人笑口开。
□生此日乐无涯,愿比广成千二岁,岁岁逢君柏叶杯。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为寿李慧庵所作。诗中描绘了李慧庵先生的高洁品性与长寿之愿。
首句“李公甲子今重遘”,以“甲子”指代李公的年龄,暗示其年事已高,但“重遘”一词则透露出一种重生或再遇的意味,预示着李公将有新的生机。接着“顶上霜毛未多有”一句,以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但“未多有”则表现出李公虽年迈,但精神依旧焕发。
“自言于世只无心,到老看经不离口”两句,通过李公的自我描述,展现其淡泊名利、潜心修行的生活态度。他以阅读佛经作为日常,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
“五羊城下古通津,每袖金钱赠路人”描绘了李公乐善好施的形象,即使在繁华的五羊城(广州),他也常以金钱帮助过路之人,展现了其仁爱之心。
“堂中会食万里客,户外日驻双珠轮”进一步描绘了李公家中的热闹场景,不仅四方宾客云集,连门外也停满了豪华车辆,显示出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我观于古皆如此,长者多应有贤子”表达了诗人对李公品德的赞赏,并推测李公定有贤能的后代,延续其美德。
“即今雏凤虽未飞,已觉骊珠光烛水”以雏凤未飞比喻李公的后代尚未显赫,但骊珠(传说中能照亮水面的宝珠)的光芒已经显现,暗示了李公家族未来的辉煌。
“新正元日气佳哉,玉斗东巡万物回”描绘了新年到来时的喜庆景象,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一年三百六十日,此日人人笑口开”强调了李公生日这一天,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都充满了欢笑,体现了其生活中的幸福与和谐。
最后,“□生此日乐无涯,愿比广成千二岁,岁岁逢君柏叶杯”表达了对李公长寿的祝愿,希望他如同古代仙人广成一样,能够活到千二岁,每年都能与亲朋好友共享柏叶酒的欢乐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李慧庵先生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乐善好施的品质以及对后人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其长寿与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千丈岩垂云万叠,老龙高卧见还稀。
子今决志攀鳞角,莫顾岩前雪浪飞。
自君之出矣,欲寄征衣泪如雨。
征衣未寄心已悲,一寸相思隔千里。
湘江水是巫山云,巫山云是湘江水。
湘江两岸芳草深,湘江日夜多行人。
行人去去天之涯,门对落花三两家。
家家有酒讴且歌,醉来月下弹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