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寄云隈,凭栏日几回。
无风山自雨,有主燕还来。
野径通樵远,岩花向晚开。
旧时题数壁,今已半苍苔。
一室寄云隈,凭栏日几回。
无风山自雨,有主燕还来。
野径通樵远,岩花向晚开。
旧时题数壁,今已半苍苔。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居住在山中岩房的宁静生活。"一室寄云隈",诗人寓居的居室仿佛隐藏在云雾缭绕的山崖之中,显得孤独而高洁。"凭栏日几回",表达了僧人常常独自倚栏远眺,享受这份与世隔绝的静谧时光。
"无风山自雨",运用拟人手法,写山间即使无风,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湿润,暗示了山间的气候多变和环境幽深。"有主燕还来",进一步强调了山房主人的存在,即使主人不在,燕子依旧识途归巢,增添了生活的亲切感。
"野径通樵远",描绘了通往外界的山路蜿蜒曲折,樵夫远行的情景,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偏远与自然的连通。"岩花向晚开",则以花开的景象,象征着时光流转,自然的生机盎然。
最后两句"旧时题数壁,今已半苍苔",诗人回忆起过去在墙壁上题诗的日子,如今那些诗句已被岁月侵蚀,布满青苔,流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房僧人的日常生活和对自然、过往的深深感慨,富有禅意和生活哲理。
飨帝精禋举,严亲广孝纯。
祢宫增懿典,皇册荐威神。
宝殿斋居肃,琳房献礼陈。
慨瞻清庙几,穆奠紫坛茵。
备乐嘉安曲,鸿仪显相臣。
玉从丹禁出,路俨绣旂新。
瑞霭蒙天仗,祥风入帝宸。
欢呼九州会,庆泽万方均。
有幸逢华旦,无谟翼至仁。
但祈陪百礼,景扈越千春。
历历听钟鸣。当知在帝城。西树隐落月。
东窗见晓星。雾露朏朏未分明。乌啼哑哑已流声。
惊客思。动客情。客思郁纵横。翩翩孤雁何所栖。
依依别鹤半夜啼。今岁行已暮。雨雪向凄凄。
飞蓬旦夕起。杨柳尚翻低。气郁结。涕滂沱。
愁思无所托。强作听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