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公陶陆成千古,谁复相从过虎溪。
西隐老师虽有约,北山俗驾似难齐。
诗来日午双瞳醒,句出天心万象低。
时课家僮修茗供,松风清处坐分题。
远公陶陆成千古,谁复相从过虎溪。
西隐老师虽有约,北山俗驾似难齐。
诗来日午双瞳醒,句出天心万象低。
时课家僮修茗供,松风清处坐分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著所作,题为《代吴景年次韵净慈寺主僧頔上人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远公和陶渊明、陆羽的历史典故开篇,表达了对高人雅士的追慕之情,以及对与僧人过虎溪般清谈雅集的向往。接着,诗人提到西隐老师虽然有约定,但世俗事务繁多难以如愿前往。然而,诗人仍期待着午后诗兴勃发,与僧人共论诗句,感受到创作时心灵与天地万物共鸣的境界。最后,诗人描绘了在松风清幽之处品茗吟诗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禅意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学交流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精神层面的契合。
宦游履危涂,常撄机阱惧。
家居对田园,信脚得平路。
渊明千载士,既出乃更悟。
新欢见僮稚,喜气到草树。
胸中自立豁,所适皆胜遇。
嗟人尔何为,空诵归来赋。
达人岂必仕,出处本同素。
献陵十亩园,想像富嘉趣。
直求古人心,著君荣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