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崔驸马》
《赠崔驸马》全文
唐 / 杨巨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百尺梧桐画阁齐,箫声落处翠云低。

平阳不惜黄金埒,细雨花骢踏作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cuī
táng / yángyuán

bǎichǐtónghuàxiāoshēngluòchùcuìyún

píngyánghuángjīnlièhuācōngzuò

翻译
高大的梧桐树下的画阁林立,箫声飘落之处,翠绿的云彩仿佛也随之低垂。
在平阳这个地方,主人毫不吝惜黄金打造的马场,细雨中,名贵的花骢马却踏进了泥土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工建筑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百尺梧桐画阁齐"一句,设定了一个高大宏伟的空间背景,梧桐之高达到了百尺,其枝叶浓密如同画中的景致一般,与画阁相齐平,给人以深远的感觉。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文环境的一种融合。

"箫声落处翠云低"一句,则通过听觉将读者带入诗人的情境。箫是一种古代乐器,其声音悠扬而又有些许凄凉,箫声落在何处,都能引起翠云的降临。这不仅是对声音的描写,更是对氛围的渲染,让人仿佛能够听到那远方传来的箫声,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平阳不惜黄金埒"一句,展示了主人公对于财富的态度。平阳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或是某人的名字,而"不惜黄金埒"则表明主人公对待财富毫不吝啬,如同用黄金来筑成堰塞一样,这种慷慨解囊的行为,体现了主人公豪爽的性格。

最后一句"细雨花骢踏作泥"则是对自然景象的一种描绘。细雨如丝,轻柔地降落在大地上,而马蹄踏过的花草则化为泥土。这不仅是对细雨和鲜花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活力的一种颂歌,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的自然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致描绘,展现了主人公的情怀与性格,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艺术再创造。

作者介绍
杨巨源

杨巨源
朝代:唐   字:景山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生辰:789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猜你喜欢

呈赵常德四首·其三

丰年易为政,凶年易为德。

政本拙催科,德乃足民食。

蛮貊忠信行,田里愁叹息。

德政祇如斯,何用求赫赫。

(0)

论诗寄硕父五首·其二

我诗元不佳,病后日益退。

年来穷到骨,未可专诗罪。

故人周与施,爱我不我费。

岁晚短书稀,相望千里外。

(0)

王彦博愚斋

王郎立志谁能儗,适远宁为中道止。

愚斋之名岂真愚,用心盖欲师颜子。

圣门之徒三千人,回独好学学何事。

箪瓢陋巷不自贫,看此力量如何尔。

愿君勿作岁月计,有为要之亦若是。

它年究竟所归宿,莫负名斋本来意。

(0)

八月二十四日同审知登塔山用审知前载九日留题之韵作二首时彦博归及常山·其二

出门生憎触风埃,故邀幽人山中来。

小休危亭带曲折,未尽高塔当崔嵬。

目营所到岂有极,脚力尚壮不拟回。

旧游久阔空信耳,高处一上何佳哉。

是山百年定谁主,一丘新壤手所开。

渊明自祭岂非达,杜牧作志夫何哀。

如君风流固旷绝,与我论交忘岁月。

异时访我入此山,扣牛共唱生生别。

(0)

九日

尝评节物佳,无出九日上。

岂独为黄花,端由有元亮。

(0)

寄诚斋先生

迩日使岭表,历论无此贤。

谁欤记南海,久矣赋贪泉。

已上蓬山直,还居吏部铨。

省郎迟岂恨,宣室夜重前。

掌制宜鸿笔,谈经合细旃。

兹为重儒术,何止用诗仙。

四海推鸣凤,孤生怅跕鸢。

长安近抵日,蜀道远如天。

裋褐春风倚,归心夜雨悬。

十年期撰屦,斗食政穷边。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