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梧桐画阁齐,箫声落处翠云低。
平阳不惜黄金埒,细雨花骢踏作泥。
百尺梧桐画阁齐,箫声落处翠云低。
平阳不惜黄金埒,细雨花骢踏作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工建筑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百尺梧桐画阁齐"一句,设定了一个高大宏伟的空间背景,梧桐之高达到了百尺,其枝叶浓密如同画中的景致一般,与画阁相齐平,给人以深远的感觉。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文环境的一种融合。
"箫声落处翠云低"一句,则通过听觉将读者带入诗人的情境。箫是一种古代乐器,其声音悠扬而又有些许凄凉,箫声落在何处,都能引起翠云的降临。这不仅是对声音的描写,更是对氛围的渲染,让人仿佛能够听到那远方传来的箫声,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平阳不惜黄金埒"一句,展示了主人公对于财富的态度。平阳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或是某人的名字,而"不惜黄金埒"则表明主人公对待财富毫不吝啬,如同用黄金来筑成堰塞一样,这种慷慨解囊的行为,体现了主人公豪爽的性格。
最后一句"细雨花骢踏作泥"则是对自然景象的一种描绘。细雨如丝,轻柔地降落在大地上,而马蹄踏过的花草则化为泥土。这不仅是对细雨和鲜花的赞美,更是对生命活力的一种颂歌,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勃的自然之美。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致描绘,展现了主人公的情怀与性格,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和艺术再创造。
王郎立志谁能儗,适远宁为中道止。
愚斋之名岂真愚,用心盖欲师颜子。
圣门之徒三千人,回独好学学何事。
箪瓢陋巷不自贫,看此力量如何尔。
愿君勿作岁月计,有为要之亦若是。
它年究竟所归宿,莫负名斋本来意。
出门生憎触风埃,故邀幽人山中来。
小休危亭带曲折,未尽高塔当崔嵬。
目营所到岂有极,脚力尚壮不拟回。
旧游久阔空信耳,高处一上何佳哉。
是山百年定谁主,一丘新壤手所开。
渊明自祭岂非达,杜牧作志夫何哀。
如君风流固旷绝,与我论交忘岁月。
异时访我入此山,扣牛共唱生生别。
迩日使岭表,历论无此贤。
谁欤记南海,久矣赋贪泉。
已上蓬山直,还居吏部铨。
省郎迟岂恨,宣室夜重前。
掌制宜鸿笔,谈经合细旃。
兹为重儒术,何止用诗仙。
四海推鸣凤,孤生怅跕鸢。
长安近抵日,蜀道远如天。
裋褐春风倚,归心夜雨悬。
十年期撰屦,斗食政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