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0)
注释
东风:春风。
吹断檐间积雨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
絮帽:棉帽。
钲:古代乐器,铜制,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西崦:这里泛指山。
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委:舍弃,这里是放下之意。
辔:缰绳。
散材:原指因无用而享天年的树木。
后多喻天才之人或全真养性、不为世用之人。
卷旆钲:收兵的号令。
古代旗末端状如燕尾的垂旒,泛指旌旗。
耦耕:二人并耕,这里指耕地之人。
翻译
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连日不断的积雨声。
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
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
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吃了好闹春耕。
漫漫人生旅途就同我脚下悠悠的路,马行溪边,放下缰绳缓缓走着,听那潺潺溪水声。
那朝廷上的党争,即便是难用之材也怕搜林之斧,疲惫的战马希望听到收兵的号令。
下够了的细雨,带给茶农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我的清官好友。
人间的歧路能知多少?问问田里耕作的农民吧。
鉴赏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应和呼唤,东风似乎懂得诗人的心意,要去山中漫行,而那被春风一吹,便消失了檐间积存的雨水之声。这里不仅描绘了景象,也表达了一种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情怀。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这两句则是对山岭和树木的描写,岭上的晴云好似老人戴着的絮帽,而初升的阳光照耀在树梢,使其如同挂着的金属饰品发出了光芒。这里美化了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这两句描绘的是一幅田园风光图,野生桃树在竹篱旁边含羞带笑地盛放,而溪流中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映照在清澈的沙砾间。这里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这两句则是对居住在山区的人们的生活状态的一种想象和肯定,他们或许因与世隔绝而享受着简单而纯粹的快乐。煮野菜、烧竹笋作为农家食物,以及春天开始的耕作,都是对他们日常生活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理想化的看法。

整首诗通过对山行、自然美景、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平凡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赠马汝言

中牟令有三异政;耒阳宰非百里才。

(0)

百花冢联

一抔香土花仍放;二月芳辰雨未晴。

(0)

集字联

九功惟叙使勿坏;百度得数而有常。

(0)

贺石耀卿父70寿联

西人慈母,东人大父;北极湛露,南极寿星。

(0)

挽卢景昌联

相违百里外行程,君住清溪,我住苕溪,每怅离群难接武;

回溯卅年前乡举,秋风有试,春风再试,岂今多半去修文。

(0)

挽张之洞联

绍正学心源,著书立说,力挽狂澜,缅先朝纂订同流,可与班马程朱,并列一代儒林之传;

佐中兴盛治,内政外交,独抒谠论,迨没世芳徽远播,不仅曾胡左李,克增千秋史乘之光。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