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携绿绮琴,去上高山阿。
落日四无人,萧瑟扬洪波。
凝神入天倪,心指遂相和。
归来奏清曲,商飙綷纤罗。
白云从东来,为我不忍过。
奏者岂不廑,听者已隗俄。
无情尚有知,有知当奈何。
手携绿绮琴,去上高山阿。
落日四无人,萧瑟扬洪波。
凝神入天倪,心指遂相和。
归来奏清曲,商飙綷纤罗。
白云从东来,为我不忍过。
奏者岂不廑,听者已隗俄。
无情尚有知,有知当奈何。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杂感六章(其四)》描绘了一幅高远而寂寥的山间景象。诗人手持绿绮琴,独自登上高山,享受着落日余晖下的宁静。四周无人,只有风吹过树林,发出萧瑟之声,仿佛激起了琴弦上的洪波。诗人凝神专注,琴心相应,演奏出清越的曲调,如商飙般细腻缠绵。
"商飙綷纤罗"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音乐的旋律如同轻薄的丝罗般飘逸。接着,诗人以白云自比,表达琴声的魅力连白云也为之驻足,不愿离去。然而,尽管琴者技艺精湛,听者却寥寥无几,甚至有些冷漠。诗人感慨,即使面对无情的自然,仍有知音难觅的无奈。
最后两句“无情尚有知,有知当奈何”,揭示了诗人对于知音难觅的深深忧虑,表达了对真正理解和共鸣的渴望。整首诗通过高山、落日、琴声和白云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孤独而深沉的艺术追求,以及对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期待。
毒热镕金,火云焦釜,喘月吴牛无那。
剥啄声,谁拉我。过君高馆,科头而卧。
只愁避暑何方,除是剪却,乱峰千朵。
更上危楼,快劈么弦,弹得冰天都破。
小饮深谈,耳酣气热,不顾旁人而唾。
算今古,几贤愚,讵有斯人长饿。
归去先生烂醉,任他拍手群儿骂,且踏著、一街新月,把小词閒做。
水明楼下相看,凉荷一色珑松地。
赤栏低压,绿裳轻蘸,月明千里。
小苑梨花,重门柳絮,算来相似。
傍前汀白鹭,几番飞下,寻不见,迷花底。
无数弄珠人戏。小酥娘、水天閒倚。
明妆束素,非关只爱,把秾华洗。
为怕秋来,满湖红粉,惹人憔悴。
拚年年玉貌,江潭夜悄,凝如铅泪。
画尺吟瓢,笛床茗碗,屏当娟楚如昨。
记得前秋,满院西风斜削。
绽三朵、五朵疏花,映一层、两层帘阁。墙角。
课獠奴棕帚,桐阴閒缚。
惯剪残灯读史,惹清狂夫婿,聊萧相谑。
今古干卿底事,祇须烧却。
便尘世、小住为佳,奈心情、年来偏恶。黄鹤。
竟骑他奔入,月中偷药。
何以赠行卷,而作洞山图。
旁人拍手大笑,画者复谁欤。
此去燕姬马湩,况足金茎仙瀣,茗碗酷非须。
卿复携来否,长柄有葫芦。掀髯语,画此者,定非迂。
败尽朱门酒肉,只此味清腴。
纵挟绫文三百,日给龙团凤饼,曾似故园无。
十丈红尘里,一幅冷秋菰。
峭冷尖寒,也算做、一番元夕。
还记忆、清歌妙舞,梅魂雪魄。
向日微闻年少事,狂夫曾到岐王宅。
把玉箫、吹起落梅风,成今昔。水驿底,孤眠客。
月榭口,寒波积。正沈吟何限,钗痕綦迹。
早信今宵鲛帕湿,悔教那夜屏风隔。
载一船、离恨压西溪,溪流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