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展墓,旬浃复东旋。
岂负襁褓爱,横遭章绶缠。
更来知几日,遗恨恐终天。
恸哭出松径,悲风为飒然。
十年一展墓,旬浃复东旋。
岂负襁褓爱,横遭章绶缠。
更来知几日,遗恨恐终天。
恸哭出松径,悲风为飒然。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的作品,名为《辞坟》。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告别先人的墓地,这是一种常见的中国古典文学主题,即通过对故去亲人的怀念来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十年一展墓,旬浃复东旋。” 开篇即设定了一个时间节点,十年一度回到祖先的墓地进行扫墓,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旬浃复东旋"则描绘出归途的心境和景象,"旬浃"指的是行程中的一段时间,可能是十天左右,而"复东旋"则意味着再次向东方返回,这里的“东”或许暗示了故土、起点,也可能是对传统文化的追溯。
“岂负襁褓爱,横遭章绶缠。”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先辈之爱的怀念与不舍。"岂负"字面上看似为否定,但在这里实际上表达了一种无奈和不可抗力,"襁褓"意指幼年时期,而“横遭章绶缠”则用来比喻生命中的种种束缚与不幸。
“更来知几日,遗恨恐终天。”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无常感。"更来知几日"询问着未来的日子还有多少,而"遗恨恐终天"则是对于过去不能弥补之事的忧虑和恐惧。
“恸哭出松径,悲风为飒然。” 最后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在墓前哀泣的情景。"恸哭"形容极度的悲伤,"出松径"则描绘了哭声穿过松林的画面;"悲风为飒然"更是将自然界的风与诗人的悲情相联系,以此表达一种超越个人情感,与宇宙共鸣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生命、爱与遗憾的反思,展现了古人对于生命无常和对先祖怀念的情感。司马光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把这种复杂的情绪转化为简洁而深刻的诗句,使读者在阅读时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将老再行迈,竟作万里游。
此意同矍铄,恨无勋业酬!
栖栖入□山,远与禽向俦。
向禽亦何易,踪迹巢、许侔。
尧、舜今已没,洪水自东流。
我为乘桴客,翻向陆中浮。
陆中诚阻艰,尚有桃源留。
沧海浅更涸,巨鱼日吞舟。
六鳌沈蓬山,一去不可求。
我欲穷天阙,安得昆崙邱!
中原轩辕都,胜迹神禹州。
乾坤虽莽莽,轨路自悠悠。
列子御风行,域外期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