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长城岭至台怀再依皇祖元韵》
《自长城岭至台怀再依皇祖元韵》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西巡第三度,山川了不殊。

计里宿所悉,底须问路衢。

长城背指岭,台怀面循途。

此是清凉境,奚事警跸呼。

梵僧迎我来,铙鼓杂螺竽。

无耳亦无声,试参谁为娱。

虚殿礼古佛,招提散步纡。

不悟慈悲源,安知超度区。

庭柏翠而静,山花妍且都。

将以祝遐龄,即是万寿图。

可用罢南巡,况因霪潦濡。

爱民延禧本,慈训申懿模。

至矣敢不遵,钦哉奉三无。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乾隆皇帝第三次西巡的壮丽景象与深刻感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沿途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以及皇帝对佛教文化的崇敬之情。

首句“西巡第三度,山川了不殊”,点明了皇帝的行程,虽多次巡视,但山川依旧,体现了自然的永恒与不变。接着,“计里宿所悉,底须问路衢”表达了皇帝对道路的熟悉,无需询问,彰显了他对行程的熟稔与自信。

“长城背指岭,台怀面循途”描绘了皇帝行进中的壮观景色,长城蜿蜒于山岭之间,而目的地台怀则在前方等待。这种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庄严的目的地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的意境。

“此是清凉境,奚事警跸呼”一句,诗人将台怀比作清凉之地,表达了对宁静与和谐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皇帝对世俗喧嚣的厌倦。接下来,“梵僧迎我来,铙鼓杂螺竽”描绘了迎接皇帝的场景,僧侣们以音乐和舞蹈表达敬意,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无耳亦无声,试参谁为娱”则引人深思,似乎在探讨艺术与感知的关系,提出即使没有耳朵也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引出对艺术本质的思考。随后,“虚殿礼古佛,招提散步纡”描述了皇帝在寺庙中的虔诚礼拜与漫步,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深厚信仰。

“不悟慈悲源,安知超度区”表达了对慈悲与救赎的理解,强调了内心的觉醒与超越。接下来的景物描写,“庭柏翠而静,山花妍且都”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最后,“将以祝遐龄,即是万寿图”表达了对皇帝长寿的祝愿,同时也寓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可用罢南巡,况因霪潦濡”则反映了皇帝对南巡的审慎考虑,以及对自然灾害的关注。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皇帝的威严与智慧,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宗教、艺术以及民生的深刻理解与关怀,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寄湖口张监渡

寂寞邮亭紫翠中,有怀不得远相从。

渡头几发东西棹,西角长鸣上下钟。

江晚燕鸿秋信杳,野凉桑枣绿阴重。

天空水阔云查断,收拾新诗寄兴浓。

(0)

重荣桧

一株苍桧卧龙身,受得隋朝雨露深。

地下仙根将换骨,人间劫火不烧心。

死条节节蕃春信,生意枝枝蓊翠阴。

此木岂知魂可返,争传咒水出丛林。

(0)

客江城归期尚阻

晴坂桑麻绿,春溪蘋藻香。

家林方歉岁,身纪且殊乡。

澒洞时机密,淹留日计长。

此生归造物,不必殢行藏。

(0)

庐山道中

叠叠苍峦别是天,往来即是地行仙。

拨云峰底落红雨,冷翠谷中浮紫烟。

树色净依山色古,樵声清共瀑声传。

远公不作渊明醉,结社徒然怀白莲。

(0)

冷泉亭

小朵峰前玉镜寒,几回倚杖听潺湲。

箕公饮涧非凡水,慧理呼猿是此山。

亭角静依金刹古,树身凉卧石阑閒。

无因可洗人间热,时御清风照影还。

(0)

九日留彭泽

牢系扁舟在树根,依然风物晋时村。

几年思采东篱菊,此际狂倾北海樽。

野鹤离群翔碧落,江鸿排字入黄昏。

有人若学渊明隐,五柳萧疏静掩门。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