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
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
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
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送德轮行者》。诗中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状态下的心境,表达了对佛教僧侣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这两句描绘了一位佛教修行者为了抄写佛经而付出极大的努力,以至于血液渗透纸张,但即便如此长久的时间过去了,他仍然是一副僧侣的模样,未能脱离这个角色。这表现出了修行者的执着和对信仰的坚持。
“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这两句则揭示了僧侣生活中的矛盾。他们在未穿上僧衣时,就已经被世俗之事所困扰,而一旦穿上了僧衣,他们的烦恼和责任反而更多。这不仅是对物质层面袈裟的描写,更是对精神世界中责任与牵绊的隐喻。
整首诗通过这样的对比,展现了佛教修行者在追求心灵净化的道路上的艰辛和复杂情感。杨万里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将这一特殊群体的内心世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登坛顾盼浮云清,遥指天日告列城。
心长语重三丁宁,使我悲愤交纵横。
古称文章侔元气,武夫悍卒能挥涕。
读公此书不堕泪,马牛衣裾神所弃。
酒酣倚剑发冲冠,道旁筑室古所患。
何当众志化磐石,莫令咫尺生波澜。
杨枝摇漾飞轻絮,避居曾向山中住。
梅花绰约临波开,泛舟仍自山中回。
青山顾我忽无色,此来知与青山别。
彤云脉脉愁不开,化作漫空满山雪。
琪花飞冻老树梢,寒深已没前溪桥。
空林飒沓夜风紧,峰岚极目皆琼瑶。
匆匆短棹催行客,轻舟径出三山侧。
回看晓色射村墟,玉山犹倚寒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