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木山引水二首·其一》
《木山引水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引水穿墙接竹梢,谷藏峰底大容瓢。

将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

乱点落池惊睡觉,半山含润沃心焦。

瓦盆一斛何胜满,溢去犹能浸菊苗。

(0)
注释
引:引导。
穿:穿过。
竹梢:竹子的顶端。
谷藏峰底:山谷深藏在峰峦之下。
大容瓢:能容纳大瓢的容量。
旋滴:旋转滴落。
庐山瀑:庐山的瀑布。
已尽还来:潮水退去又涌来。
海上潮:大海的潮汐。
乱点:随意洒落。
落池:落在池塘。
睡觉:熟睡的人。
半山含润:半山被湿润。
沃心焦:滋润焦渴的心。
瓦盆:瓦制的盆子。
何胜满:怎能比得上满。
浸菊苗:浸润菊花幼苗。
翻译
引水穿过墙壁连着竹尖,山谷深处像大碗能盛瓢。
水流旋转如庐山瀑布,潮起潮落如同大海的波涛。
水珠乱溅池面惊醒梦中人,半山翠色滋润人心情焦渴。
一瓦盆水虽只有一斛,却能溢出滋养菊花幼苗。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苏辙在木山引水的情景。首句“引水穿墙接竹梢”形象地写出水从墙壁穿孔引入,连接竹林,水流轻盈地沿着竹梢流淌,富有动态感。次句“谷藏峰底大容瓢”则展现了水源的源头深藏于山谷之中,水量之大足以容纳如瓢的容器。

第三句“将流旋滴庐山瀑”,运用比喻,暗示水势如同庐山瀑布般奔腾不息,充满力量。第四句“已尽还来海上潮”进一步强调水源的循环往复,犹如海潮涨落一般生生不息。

“乱点落池惊睡觉”描绘了水滴落入池塘的声音,如同唤醒了沉睡的宁静,生动有趣。而“半山含润沃心焦”则表达了诗人对这股清泉滋润山间万物,包括他内心深处的喜悦和期待。

最后两句“瓦盆一斛何胜满,溢去犹能浸菊苗”以日常器皿作比,说明即使是最普通的瓦盆,只要有充足的水,也能滋养生命,溢出的水还能滋养菊花,寓意着生活的简单与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引水工程带来的生机与活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送张宜父赴南从幕府

江南秋色芙蓉香,满江秋水倾银潢。

泛水依花人姓张,涛翻浪涌挥文章。

突然出者何苍苍,巨鳌曝背来中央。

鼋鼍仰首伏四旁,登临谈笑得庾郎。

安得霜鹘腰胯长,骑上秋空追鹔鹴。

北望海门形势强,美哉壮观吴封疆。

若将前代论兴亡,直谈孙氏到陈梁。

凡为佐命可哀伤,其诸奸孽如豺狼。

倾谗正直诬忠良,以国贩卖为贾商。

歌姬舞女金满堂,不须为盗持刀鎗。

身虽幸免遗其殃,子孙戮辱甚犬羊。

所以不欲读史书,鼻洟目汁沾髭须。

润州支使相如无,山阳老子如唐衢。

(0)

显之禅老许以草庵见处作诗以约之

汨汨尘劳不自堪,驼裘鞭马度晴岚。

洞天窅窕清都邃,神水歊蒸翠釜涵。

列岫过霜仍晻暧,双松迎腊正骖驔。

此心久已蒙师指,更许山中为结庵。

(0)

劫权

对敌常观势,临机便得先。

安危心不动,杀活手能专。

勿以欺为行,须知劫是权。

旁人烂柯看,当局是神仙。

(0)

和签判殿丞游山上一道观三佛寺

岩扉相望路纡盘,杉桧风高夏亦寒。

游遍陡忘名宦意,恨无生计可休官。

(0)

祠南海神

汤汤南溟,百川所潴。有赫其灵,有严其居。

神宅于幽,诚格者应。其应维何,皇帝仁圣。

幢旄鼓铙,畴往祇祠。揭揭程公,神之听之。

祀事之既,神明欢喜。飙驰龙翔,一息万里。

衍涸濡焦,既盈既优。庙社亿年,血食均休。

(0)

初夜

海气三阴早,秋宵一刻长。

凉风吹树动,疏雨过云忙。

寂寂庭槐落,微微径竹香。

蛩声畏人寝,故故近眠床。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