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温州学正陈希静》
《送温州学正陈希静》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多士推温学,耆儒佐冷官。

虽为绛帐亚,似可锦衣看。

父老时枌社,师生日杏坛。

在家书宦考,三岁定朝端。

(0)
翻译
众多学者推崇温和的学问,年长的儒者辅佐清寒的官员。
虽然地位次于讲堂的尊贵,但也可比作身着华丽衣裳的官员。
在乡间,敬重的是父老们聚会的枌社,教师则受到杏坛的尊敬。
无论在家还是做官,三年就能决定朝廷的重要事务。
注释
多士:众多学者。
推:推崇。
温学:温和的学问。
耆儒:年长的儒者。
佐:辅佐。
冷官:清寒的官员。
绛帐:讲堂,古代学府中教授讲学的地方。
亚:次于。
锦衣:华丽的衣服。
父老:乡里的长辈。
枌社:古代乡间的聚会场所,象征社区。
杏坛:古代教育的象征,相传孔子讲学处有杏树。
宦考:做官的考核。
三岁:三年。
定朝端:决定朝廷的重要事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文儒雅的学者形象。"多士推温学,耆儒佐冷官"表明许多年轻有为之士子推崇温和的学问,而年长的儒生则辅佐清冷的官职。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知识分子的不同状态和角色。

"虽为绛帐亚,似可锦衣看"这句话中,“绛帐”指的是贵族或高官的住宅,而“锦衣”则象征着荣华富贵。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即使是在普通甚至简陋的环境中,也能看到学者们像穿着锦衣一样庄重和尊贵。

"父老时枌社,师生日杏坛"此处“枌社”可能指的是乡间的聚会地点,而“杏坛”则是古代用来举行仪式或考试的地方。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场景:年长者在特定的时间集会,而师生们则每天都在特定的地方进行学习和考试。

"在家书宦考,三岁定朝端"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在家中就开始学习准备官职考试,即使是三岁的孩子也已经能够确定自己的未来方向。这不仅反映了古代重视教育和早期培养的观念,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年轻一代能够早早确立志向并为之努力的赞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学者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重视教育和个人修养的社会环境。诗中的意境宁静而典雅,每一句都透露出诗人对于学问和儒雅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推崇。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次韵仲照秋怀四绝·其二

老去篇章谁与酬,秋来又喜与君游。

遗音固自成三叹,妙语不应惭四愁。

(0)

九江王兴道早岁休官作易安奚疑二室要余作诗·其一

心如止水不妨清,身似无官不为名。

但把一椽供偃蹇,从他百鬼瞰高明。

路迷鸡犬家何在,身与渔樵席屡争。

眼看青云有矰缴,鹪鹩巢小未宜轻。

(0)

亲征诏下朝野欢呼六首·其六

请看介子请长缨,白发书生百不能。

谁扫浯溪题岁月,漫郎端欲颂中兴。

(0)

亲征诏下朝野欢呼六首·其四

汉业当于马上成,谩劳诸将久经营。

庙堂早扈南阳驾,已为苍生洗甲兵。

(0)

九日郡楼独坐

西风斜日可怜秋,已作重阳更上楼。

门外白衣来独晚,坐中司马醉应休。

茱萸香在人何处,黄菊花开泪欲流。

山意娱人不胜好,苦无佳句若为酬。

(0)

六月十二日过笑庵道人颇出近诗二首·其二

来寻午枕林间梦,分得羲皇窗底风。

且与笑庵同一笑,不知家在大江东。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