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珂共赴午朝时,宿卫环罗退食迟。
若道传餐非盛事,恰如成败论行师。
鸣珂共赴午朝时,宿卫环罗退食迟。
若道传餐非盛事,恰如成败论行师。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宫廷生活的一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午朝时分的场景与人物心态。
“鸣珂共赴午朝时”,鸣珂是指古代贵族出行时马匹脚铃的响声,这里借指官员们在午朝时分共同前往朝廷的情景。午朝,即午时上朝,是古代官场的一种制度,体现了朝廷对政务的重视和时间的严格把控。此句描绘出官员们整齐有序、庄重严肃地前往朝廷的画面,体现了他们对公务的认真态度和对权力的敬畏之心。
“宿卫环罗退食迟”,宿卫指的是负责夜间警卫皇宫的士兵,此处泛指宫廷内外的守卫人员。退食,即退朝后用餐,表明了官员们在完成一天的政务后,还需回到宫中用膳。这一句通过“环罗”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宫廷内外严密的守卫布局,以及官员们在繁忙工作之余仍需遵守宫廷规矩的生活状态。同时,“退食迟”也暗示了朝廷事务的繁重和官员们工作的辛劳。
“若道传餐非盛事,恰如成败论行师。”这两句诗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对朝廷日常生活的看法。第一句“若道传餐非盛事”,意为如果认为传递食物这样的小事不是重要的事情,那么这正是对朝廷日常运作的误解。这里强调了即使是看似平凡的事务,也是朝廷运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的理解。第二句“恰如成败论行师”,则是将朝廷的日常管理类比于军事行动的成败,意味着朝廷的治理如同指挥军队作战,需要精细的策略和严格的执行,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全局的失败。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朝廷管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政治深刻的洞察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午朝时分宫廷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明代官场的严谨秩序和宫廷生活的独特风貌,同时也蕴含了对朝廷日常运作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政治的独到见解。
香山五老唐时贤,睢阳九老同神仙。
屏山老人乃其类,世代虽殊无后先。
老人家住山之麓,声价如金貌如玉。
古稀年过七旬馀,天与康宁多寿福。
麒麟凤凰蕃子孙,钟间气者登天门。
官居粉署濡雨露,鸳鸯行中朝至尊。
五花织锦回鸾诰,会看指日褒封到。
乌帽笼纱荷宠嘉,白银横带增光耀。
葵花重午菊重阳,乐事骈臻流庆长。
旨甘富贵出五鼎,兴□堂开罗绮香。
玉桃花对金光草,分明便是蓬莱岛。
此中无夜亦无秋,乌兔自飞人不老。
元方家住桃花坞,懒辟桃蹊营菊圃。
手栽佳本四十馀,一一品题俱按谱。
吴天九月生嫩寒,沆瀣露滴秋漙漙。
瓮头泼醅酒新熟,玩赏设席招衣冠。
黄如兼金白如玉,并蒂重台看不足。
牡丹芍药称富贵,倾国倾城总粗俗。
渊明解绶归园田,紫叶五亩饶风烟。
高名传播有往昔,逸驾追扳无后先。
白头我是南州叟,龙钟托在交亲友。
樽前也学少年狂,鬓插芳枝笑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