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梁甃石架空虚,湖水通流自具区。
莫谓晚来闲眺望,正宜题柱继相如。
飞梁甃石架空虚,湖水通流自具区。
莫谓晚来闲眺望,正宜题柱继相如。
这首诗描绘了木渎八景之一的虹桥晚眺之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桥梁与湖水的和谐之美。
“飞梁甃石架空虚”,开篇即以“飞梁”形容虹桥凌空而起的姿态,仿佛在空中飘浮,而“甃石”则点明了桥面由石块铺就,既稳固又美观。“架空虚”三字生动地表现了虹桥跨越水面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湖水通流自具区”,进一步描绘了湖面的广阔与水流的自然流淌。这里的“具区”是古代对太湖的称呼,诗人巧妙地将湖水与具区联系起来,不仅强调了湖水的浩瀚,也暗示了此地与太湖的密切关系。
“莫谓晚来闲眺望,正宜题柱继相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晚景的喜爱与欣赏之情。他劝告读者不要以为只有清晨或白天才适合观赏美景,实际上,傍晚时分的景色同样迷人,甚至可能更添一份宁静与深邃。这里引用了司马相如的故事,意在表明诗人自己如同司马相如一样,能够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虹桥与湖水的描绘,以及对晚景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同时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