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之间,许君是、须眉男子。
歌伏枥、壮怀消灭,减肉生髀。
草檄百蛮功未展,裹粮五岳游方始。
算春秋、三万六千场,平分矣。鸿鹄志,谁能拟。
姜桂质,终难徙。肯随他、踰淮卢橘,化而为枳。
孔北海豪杯斝在,孟东野老诗篇美。
倚江楼、秋夜共吹箫,鱼龙起。
齐鲁之间,许君是、须眉男子。
歌伏枥、壮怀消灭,减肉生髀。
草檄百蛮功未展,裹粮五岳游方始。
算春秋、三万六千场,平分矣。鸿鹄志,谁能拟。
姜桂质,终难徙。肯随他、踰淮卢橘,化而为枳。
孔北海豪杯斝在,孟东野老诗篇美。
倚江楼、秋夜共吹箫,鱼龙起。
这首词以豪迈的气魄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宋琬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词中“齐鲁之间”开篇,点明了地域背景,暗示着作者的胸怀广阔,不局限于一隅。接着,“许君是、须眉男子”,直接表达了作者作为男子汉的自信与自豪。
“歌伏枥、壮怀消灭,减肉生髀”运用了典故,以“伏枥”比喻壮志未酬,形象地描绘了作者虽有雄心壮志却未能施展的遗憾。“草檄百蛮功未展,裹粮五岳游方始”则进一步展示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游历天下的愿望。
“算春秋、三万六千场,平分矣”一句,以时间的流逝来反思人生,表达了作者对岁月匆匆、时不我待的感慨。“鸿鹄志,谁能拟”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对高远目标的追求,以及对实现这些目标的决心。
“肯随他、踰淮卢橘,化而为枳”运用了比喻,以卢橘越过淮河后变为枳子,象征着不愿妥协、坚守自我。“孔北海豪杯斝在,孟东野老诗篇美”引用历史人物,通过孔子北海的豪情与孟郊的诗歌之美,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豪迈与才华。
最后,“倚江楼、秋夜共吹箫,鱼龙起”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同时也寓意着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期待在理想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词不仅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