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别黄忍庵太史四首·其三》
《赠别黄忍庵太史四首·其三》全文
明 / 陈恭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学到难穷地,文能不愧名。

虽为今太史,犹似老诸生。

江海心常下,山林迹未并。

一时称盛事,千里聚同声。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所作的《赠别黄忍庵太史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通过对黄忍庵太史的赞美和赠别,展现了对学问追求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友人离别的不舍。

首句“学到难穷地”,表达了对黄忍庵太史在学问上不断探索、追求的精神的赞扬,暗示了其学识深广,难以穷尽。接着,“文能不愧名”进一步肯定了黄忍庵太史的文学成就与名声相符,即他的作品与他的声誉相得益彰,无愧于世。

“虽为今太史”,点明黄忍庵的身份,即他不仅是当代的史官,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犹似老诸生”,则通过将他比作年长的学者,强调了他对学问的执着和深入研究的态度,即使在高位也不忘初心。

“江海心常下,山林迹未并”,这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比喻黄忍庵太史的心境和行为。江海象征广阔无垠,山林代表隐逸之境,这两者看似对立,实则反映了黄忍庵既能在世俗中坚守本心,又能在内心深处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两者兼备,和谐统一。

最后,“一时称盛事,千里聚同声”,总结了黄忍庵太史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的情景,说明了他的影响力超越了地域界限,得到了众多人士的共鸣和认可。这不仅是对黄忍庵太史个人成就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其人格魅力和学术贡献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陈恭尹对黄忍庵太史的深厚敬意和真挚情感,同时也传递出对学问追求和友谊珍视的美好价值观念。

作者介绍

陈恭尹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风寒济南道中兀坐肩舆不能开卷因即事戏作俳体六言解闷数之政得三十首当唤白家老婢读之耳·其二十七

既少桓谭数语,又无侯芭一人。

胸中万卷何用,到了还他浑沦。

(0)

朱山人见过碧澜欢饮却去赋此赠之

醉石先生不爱醒,一瓢初过碧澜亭。

那无令尹占真气,忽漫吴兴下酒星。

须似蘋洲怜我白,眼如苕水为君青。

何当夜半扬舲去,与报床头双玉瓶。

(0)

繁台秋饯何子二首·其一

会少怜君暂,台孤引望频。

清秋属过雁,落日有征人。

华岳元通洛,黄河不弃秦。

异时愁独上,千里见嶙峋。

(0)

送钱与谦修撰归省·其三

抱玉频年未受怜,一魁天下亦恬然。

此行更系词林望,不为湖山好放船。

(0)

别苍梧席间呈谢大参段都阃

苍梧城中三日雨,晓坐肩舆辞两府。

参西藩者谢大夫,枉与段侯同出祖。

麻衣搭飒滥西席,对坐一文兼一武。

三人相逢岂易得,一金便作华筵主。

酒酣拥盖回仙亭,立马苍茫别容与。

(0)

鬼猎图

终南进士乃好武,野魅山精皆部伍。

蒐田也欲从四时,作气恍如聆一鼓。

铜钲先鸣地欲裂,皂盖后张风为举。

蹇驴足跛不受鞭,良犬尾摇何用组。

锦绦未许纵苍鹰,铁絙犹能缚玄虎。

跳踉众鬼为卒徒,矍铄一翁作谋主。

或为狼顾背拔鎗,或作猱升前试斧。

鸱鸣口应已张弓,蛇偃肩担来彀弩。

身凭大盾宛转遮,手弄飞槌高下舞。

坐作击剌众莫当,进退超骧孰敢侮。

狰狞以觉口吐牙,轻捷浑疑臂生羽。

逐禽不假御车舆,获兽何劳施网罟。

亦知尘世有司存,颇类神仙足官府。

画工后辈效前人,戏笔何年追旧谱。

已无吴生名坛场,复有颜辉好奇古。

周易取象车载一,韩子送穷名数五。

如斯情状不易知,更欲形容亦良苦。

谩于唐殿啖虚耗,何似渔阳制胡虏。

且须留取作岁除,爆竹一声春满宇。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