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少桓谭数语,又无侯芭一人。
胸中万卷何用,到了还他浑沦。
既少桓谭数语,又无侯芭一人。
胸中万卷何用,到了还他浑沦。
此诗出自明代王世贞的《风寒济南道中兀坐肩舆不能开卷因即事戏作俳体六言解闷数之政得三十首》系列中的第二十七首。王世贞,明代文学家,以诗文著称,此诗反映了他在旅途中对读书与生活态度的思考。
诗中“既少桓谭数语,又无侯芭一人”两句,借用了历史人物桓谭和侯芭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学者深邃思想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寻觅到同样智慧的遗憾。桓谭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学家,侯芭则是西汉时期的学者,两人皆以学问著称。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学者智慧的怀念以及对现代知识环境的反思。
“胸中万卷何用,到了还他浑沦”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知识与生活的理解。他认为,尽管自己胸中有万千学识,但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知识似乎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回归到一种原始、未被分割的状态——“浑沦”。这里,“浑沦”一词,原指事物的原始状态或整体性,诗人借此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追求生活本质的哲学思考。整首诗通过幽默诙谐的笔调,展现了诗人对知识与生活关系的独特见解,以及在旅途中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西京旧帝都,扶风拱黄图。
昔为繁华里,今为禾黍墟。
金张贵既歇,邹枚文亦忽。
惟有金铜仙,流泪辞汉月。
仆夫秣我马,家人送我行。
客途始於此,据鞍且复停。
四顾何所往,吾意方茫茫。
凉秋多悲风,偏拂征人裳。
放马蘼芜坡,散步松楸下。
拾得酂侯名,未央前殿瓦。
帝业尚如此,何况蓬茨间。
愤绪填胸臆,欲语哽不言。
悲伤令人老,弃置勿复道。
瞥电能几时,成名苦不早。
蠖屈以求信,龙蛰以存身。
至今西山下,几见饿死人。
利获害每随,失暂得亦恒。
请听扶风歌,劝君权重轻。
淮扬秋灾重,泽鸿时廑虑。
亟力事烧草,乃得涸沮洳。
兴化及盐城,颇有春耕处。
加赈不啻再,犹恐或遗误。
迩来大转旋,遍野青秧布。
恃此民心安,乡里不轻去。
又闻市头米,其价乃如故。
此事岂无繇,凡百谋贵预。
去岁灾方形,倡言采买数。
闻之亟止之,民趋利如骛。
踊贵有必致,况复吏役蠹。
大率官收五,民将倍十措。
不如听其便,济之截漕屡。
伊余筹之深,可以浅言谕。
今有人于此,爱其幼子孺。
其子日食三,无喜亦无恶。
与二藏其一,曰防汝饥哺。
其子必不欲,反以调饥诉。
耕馀有成言,古孰与今庶。
寄语牧民人,礼经未易注。
《闻江南米价平诗以志事》【清·弘历】淮扬秋灾重,泽鸿时廑虑。亟力事烧草,乃得涸沮洳。兴化及盐城,颇有春耕处。加赈不啻再,犹恐或遗误。迩来大转旋,遍野青秧布。恃此民心安,乡里不轻去。又闻市头米,其价乃如故。此事岂无繇,凡百谋贵预。去岁灾方形,倡言采买数。闻之亟止之,民趋利如骛。踊贵有必致,况复吏役蠹。大率官收五,民将倍十措。不如听其便,济之截漕屡。伊余筹之深,可以浅言谕。今有人于此,爱其幼子孺。其子日食三,无喜亦无恶。与二藏其一,曰防汝饥哺。其子必不欲,反以调饥诉。耕馀有成言,古孰与今庶。寄语牧民人,礼经未易注。
https://shici.929r.com/shici/CNsQej8mh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