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邓慎思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三首·其一》
《和邓慎思未试即事杂书率用秋日同文馆为首句三首·其一》全文
宋 / 余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零露沾明砌,凄风入邃闱。

添愁虫劝织,惊梦鸟催归。

哀调孤吹笛,寒声远捣衣。

飘蓬虽已久,今夜觉分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夜晚的凄清景象,通过露水、微风、鸣虫、啼鸟、孤笛、远衣声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深秋特有的寂寥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表现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联“零露沾明砌,凄风入邃闱”,以露水沾湿台阶、微风吹入深室起笔,渲染出清晨的凉意与夜晚的寂静,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悲凉基调。零露与凄风,不仅描绘了季节的特征,也暗喻了人生的短暂与脆弱。

颔联“添愁虫劝织,惊梦鸟催归”,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鸣虫的织声仿佛在劝说人们增添忧愁,而啼鸟的叫声则像是催促着人们回到梦乡,暗示了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矛盾与挣扎。虫声与鸟鸣,既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情绪的外化。

颈联“哀调孤吹笛,寒声远捣衣”,通过笛声与捣衣声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寒冷的感觉。孤笛的哀调,寒声的遥远,都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表的寂寞与凄凉。笛声与捣衣声,分别代表了个人的哀伤与生活的劳苦,两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

尾联“飘蓬虽已久,今夜觉分违”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以“飘蓬”自比,表达了自己长期漂泊、无所依附的状态。然而,“今夜觉分违”一句,却透露出一种微妙的变化——即使漂泊已久,但在这特定的时刻,诗人似乎感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分离感或归属感,或许是对过去生活的反思,或是对未来命运的预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宋朝文人对于生命、时间、孤独与归宿的思考。它不仅是一幅秋夜图景的写照,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余干
朝代:宋

余干,字樗年(《同文馆唱和诗》卷一○晁补之《次韵樗年见贻》),毗陵(今江苏常州)人。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一)。哲宗元祐初与邓忠臣等同为考试官。今录诗十三首。
猜你喜欢

金山独秀峰

千古压嶙峋,标奇世绝伦。

形从天赋授,名自我推论。

众岳犹前席,群峰合望尘。

不知居海郡,知己是何人。

(0)

和楼守浮远堂留题

久去乡关始一来,竹舆行乐亦佳哉。

还寻童子钓游处,又趁史君旌骑回。

风物于人随意好,江山如画得天开。

向来纪胜归名笔,喜为重镵置石崖。

(0)

士患常不学

士患常不学,不学常罔然。

学成安所施,用舍系诸天。

孔孟去已久,寥寥泣遗编。

斯道未易为,今古如同年。

(0)

赠别晏樊父太祝

缩伏蒿莱听命沉,旧房孤剑铁尘侵。

方思力举沧溟水,泼杀生平气焰心。

不谓偶君誇意气,无端起我旧胸襟。

男儿合是公侯器,未忍风前堕泪吟。

(0)

答刘仲美

多谢刘夫子,殷勤寄我编。

何时共杯酒,一笑似当年。

岁月回霜雪,生涯废简编。

终期收晚学,茅屋送归田。

(0)

平山堂寄欧阳公

废苑繁华未可寻,孤城西北路嵚崟。

檐边月过峰峦顶,柱下云回草树阴。

宾客日随千骑乐,管弦风入万家深。

知公白玉堂中梦,未负当时壮观心。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