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敛精耀,置君书案头。
愿输涓滴清,助尔文墨优。
顾兔未同群,□蛙非与俦。
无因反月窟,千载从沧洲。
三足敛精耀,置君书案头。
愿输涓滴清,助尔文墨优。
顾兔未同群,□蛙非与俦。
无因反月窟,千载从沧洲。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沧洲杂咏·赋得蟾蜍水滴》描绘了一只聚精会神的三足蟾蜍,静置于书案一隅。它象征着清澈之物,诗人希望它的点滴清流能激发主人的文思,提升写作技艺。诗人以“顾兔”和“□蛙”为对比,暗示蟾蜍不同于那些平凡之物,有着超凡的气质。他遗憾未能与其共处,表达了对蟾蜍的仰慕之情,并想象如果能回到蟾蜍的神秘世界——月窟,将追随它在沧洲千载,寓意对高洁品性的追求。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展现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敬仰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明月长在目,明月长在心。
在心复在目,何得稀去寻。
试望明月人,孟夏树蔽岑。
想彼叹此怀,乐喧忘幽林。
乡本北岳外,悔恨东夷深。
愿缩地脉还,岂待天恩临。
非不渴隐秀,却嫌他事侵。
或云岳楼钟,来绕草堂吟。
当从令伊后,再往步柏林。
秖到潇湘水,洞庭湖未游。
饮泉看月别,下峡听猿愁。
讲不停雷雨,吟当近海流。
降霜归楚夕,星冷玉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