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朋为我言,胡为愁不寐。
酒国无圣贤,四时自成岁。
欣然往从之,百杯不得醉。
夫子何其愚,醇醪养无累。
黄檗心不聪,抱苦自云智。
忧生止蓼虫,含辛本其嗜。
良酒非黄虞,焉能药悲恚。
去年秫田荒,不了曲糵事。
吾卧吾敝庐,鸡迁不得志。
良朋为我言,胡为愁不寐。
酒国无圣贤,四时自成岁。
欣然往从之,百杯不得醉。
夫子何其愚,醇醪养无累。
黄檗心不聪,抱苦自云智。
忧生止蓼虫,含辛本其嗜。
良酒非黄虞,焉能药悲恚。
去年秫田荒,不了曲糵事。
吾卧吾敝庐,鸡迁不得志。
这首诗《不饮(其二)》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饮酒的态度和对生活的思考。
首句“良朋为我言,胡为愁不寐。”开篇即点出诗人因朋友的劝说而陷入愁思,难以入眠的情境。接着,“酒国无圣贤,四时自成岁。”诗人以酒国比喻世俗,表达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感慨,认为在这样的世界里,即使没有圣贤,四季依然自然更迭,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欣然往从之,百杯不得醉。”诗人虽然愿意跟随朋友饮酒,但即便喝上百杯也无法真正沉醉,表达了他对饮酒的清醒认识和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夫子何其愚,醇醪养无累。”诗人以“夫子”自指,讽刺自己如同愚者一般,被醇酒所迷惑,无法摆脱生活中的烦恼与忧虑。
“黄檗心不聪,抱苦自云智。”这里以黄檗(苦味植物)比喻内心的痛苦,说明尽管内心痛苦,却自以为聪明地承受着,进一步深化了对生活的悲观态度。“忧生止蓼虫,含辛本其嗜。”诗人将忧愁比作蓼虫(一种苦味的昆虫),说明忧愁如同苦味,是人们本性的喜好,强调了忧愁的普遍性和难以摆脱性。
最后,“良酒非黄虞,焉能药悲恚。”诗人指出,即便是最好的酒也无法治愈内心的悲伤与愤怒,表达了对人生苦痛的深刻理解。“去年秫田荒,不了曲糵事。”回顾去年,诗人所在的秫田(用于酿酒的高粱)荒芜,未能完成酿酒之事,暗喻了过去未能实现的愿望或理想。
“吾卧吾敝庐,鸡迁不得志。”诗人结束于自我反省,表示自己只能在破旧的居所中躺卧,像鸡一样无法展翅高飞,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人性以及社会现象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其深沉的人生感悟和对现实的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