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翠桃红太古春,四围山色逻嶙峋。
高人独泛澄潭月,不向武陵重问津。
松翠桃红太古春,四围山色逻嶙峋。
高人独泛澄潭月,不向武陵重问津。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首句“松翠桃红太古春”,以松树的翠绿与桃花的鲜艳,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充满古朴春意的画面。接着,“四围山色逻嶙峋”一句,通过描绘四周山峦的峻峭与险峻,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后两句“高人独泛澄潭月,不向武陵重问津”,则通过“高人”的形象,赋予了整幅画面以超脱世俗的意境。这位高人独自泛舟于清澈的水面上,月光洒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同时,借用了“武陵”这一典故,暗示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精神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或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富有象征意义的人物设定,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眉黛峰侵,鬓丝云乱,似玉无瑕。
笑黄饰仙娥,难方桂蕊,素妆公主,待点梅花。
惯道如螓,真看似月,涂处休将宫样誇。
春寒也,怕杭罗犹重,裹上蝉纱。却怜人去天涯。
欲叩颡、低垂几叹嗟。
更辗转愁添,回头半枕,平安喜报,举手频加。
却讶萧郎,虚称上客,岁岁龙门望总赊。
归来也,又翠围珠匝,代抹铅华。
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花团夜雪明,叶剪春云绿。
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匠人爱芳直,裁截为厦屋。
干细力未成,用之君自速。
重任虽大过,直心终不曲。
纵非梁栋材,犹胜寻常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