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停吴榜,指灵山深处,待携筇杖。
吹几阵、料峭东风,唤得得青驴,绕过林莽。
一半斜阳,蚤已挂、古藤萝上。
更松声竹影,引入霞心,佳景难状。莫说图景惝恍。
想当年僧绍,始穷幽赏。
羡煞渺渺禅栖,隔世界由旬,尽刬烦障。
惭愧尘容,且暂领、烟云供养。
约他年,结茅行药,采芝拾橡。
乍停吴榜,指灵山深处,待携筇杖。
吹几阵、料峭东风,唤得得青驴,绕过林莽。
一半斜阳,蚤已挂、古藤萝上。
更松声竹影,引入霞心,佳景难状。莫说图景惝恍。
想当年僧绍,始穷幽赏。
羡煞渺渺禅栖,隔世界由旬,尽刬烦障。
惭愧尘容,且暂领、烟云供养。
约他年,结茅行药,采芝拾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先,“乍停吴榜,指灵山深处,待携筇杖”,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行动,诗人乘船至灵山深处,准备徒步探索。这里“吴榜”指的是江南的船只,“灵山”则象征着神秘而充满灵性的自然景观。“待携筇杖”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探险的期待和准备。
接着,“吹几阵、料峭东风,唤得得青驴,绕过林莽”,通过春风和青驴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环境的生机与活力。料峭的东风不仅带来了春的气息,也仿佛召唤着青驴一同穿越茂密的丛林,探索未知的世界。
“一半斜阳,蚤已挂、古藤萝上”,夕阳西下,半边天空被染上了金黄,而另一半则沉浸在深邃的阴影中。古藤萝在这样的光影交错中显得格外生动,仿佛是大自然的画师精心布置的一幕。
“更松声竹影,引入霞心,佳景难状”,随着松涛竹影的交织,诗人仿佛被引领到了霞光的心脏,那里的景色难以用言语形容,充满了神秘与美丽。
“莫说图景惝恍”,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眼前景象的赞叹,认为即使是最好的画家也无法完全捕捉到这份美。
接下来,“想当年僧绍,始穷幽赏。羡煞渺渺禅栖,隔世界由旬,尽刬烦障”,诗人联想到古代高僧僧绍的隐居生活,对那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生活方式表示羡慕。由旬在这里可能是指佛教中的一个单位,用来形容极远的距离,暗示了心灵的解脱与超越。
“惭愧尘容,且暂领、烟云供养”,诗人自谦于世俗的束缚,但同时也珍惜眼前的自然美景,将其视为精神上的供养。
最后,“约他年,结茅行药,采芝拾橡”,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未来的某一年,与自然更加亲近,过上隐居的生活,寻找草药,采摘灵芝,拾取橡果,过着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日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