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阴浓,小院晚凉时节。别离可奈肠如结。
歌喉轻啭,听唱阳关彻。情脉脉、几回呜咽。
细语叮咛,道且自消停这歇。灯火高城更未绝。
残妆重整,送向门前别。拚今宵、为伊啼血。
槐树阴浓,小院晚凉时节。别离可奈肠如结。
歌喉轻啭,听唱阳关彻。情脉脉、几回呜咽。
细语叮咛,道且自消停这歇。灯火高城更未绝。
残妆重整,送向门前别。拚今宵、为伊啼血。
这首《风中柳·离别》由清代词人彭孙遹所作,描绘了一幅离别场景,充满了深情与哀愁。
首先,开篇“槐树阴浓,小院晚凉时节”,以槐树的浓荫和小院的凉爽氛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环境,为离别的情境铺垫了背景。接着,“别离可奈肠如结”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离别之痛,如同心肠被紧紧缠绕,难以解脱,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歌喉轻啭,听唱阳关彻”,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场景:歌声轻柔而悠长,仿佛在唱着那首著名的送别曲《阳关三叠》,歌声穿透寂静的夜晚,直达远方,传递着不舍与深情。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感,也深化了情感的表达。
“情脉脉、几回呜咽”,进一步描绘了离别时的悲痛情绪,通过“呜咽”这一动作,将人物内心的情感外化,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离愁别绪。
“细语叮咛,道且自消停这歇”,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双方或许还在低声细语,互相嘱咐,希望对方能够坚强面对即将到来的孤独与寂寞,体现了离别之际的关怀与不舍。
“灯火高城更未绝”,即使是在灯火通明的城市中,离别的氛围依旧弥漫,暗示着即使外界看似繁华,内心的离愁却难以消散。
最后,“残妆重整,送向门前别”,女子在离别前精心打扮,似乎想留下最好的印象,同时也表现出对离别的无奈与坚持。而“拚今宵、为伊啼血”,则是对离别之夜的深情告白,愿意为了对方付出一切,包括泪水与痛苦,展现了深厚的爱情与牺牲精神。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情感与哀愁的离别场景,展现了人性中最柔软、最真挚的一面,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深深的共鸣与感动。
出塞二千里,平沙白如霜。
探兵失单于,传是左贤王。
枭鸣金错竿,士气惨不扬。
中军一再鼓,万马赴敌场。
名酋不可得,杀伤略相当。
县鞍尽胡首,前驱橐驼羊。
幕府阅五符,半死半裹疮。
天子不录过,犹侯水中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