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近郭住,不俗亦不野。
夹门皆长松,秋色垂兰若。
此宜静者得,乃入吾弄把。
一时猎娱戏,获睹东坡雅。
此翁云霞人,岂受天地冶。
意真不在诗,非诗意何假。
自翁三过来,岂复无过者。
课诵千百遍,埽迹便土苴。
幸在堂门中,更见徐公写。
古寺近郭住,不俗亦不野。
夹门皆长松,秋色垂兰若。
此宜静者得,乃入吾弄把。
一时猎娱戏,获睹东坡雅。
此翁云霞人,岂受天地冶。
意真不在诗,非诗意何假。
自翁三过来,岂复无过者。
课诵千百遍,埽迹便土苴。
幸在堂门中,更见徐公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古寺的赞美与向往,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古寺位于城郊,既不显得过于世俗,也不至过于荒僻,门前长满了高大的松树,秋天的景色映照着寺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这种静谧环境的喜爱,认为这样的地方适合那些寻求内心平静的人。他提到,这里曾有一位像云霞般超脱尘世的智者,他的存在让这个地方更加神圣。智者的境界并不在于诗歌本身,而是通过诗歌传达出的深刻哲理和精神追求。
诗人还提到了智者的影响力,说自从智者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便有许多人前来学习和领悟。他们反复诵读智者的教诲,清扫心灵的尘埃,以求得内心的纯净和平静。诗人特别提到了一位名叫徐公的画家,他在堂门之中,将智者的形象和智慧通过画笔生动地呈现出来,使得后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智者的风采。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深层次地探讨了隐逸生活、精神追求以及艺术创作对于心灵净化的作用。通过描绘古寺及其与智者、画家之间的联系,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
海鹤奄以逝,海天邈难招。
高鸣尚我耳,寻声竟寥寥。
伊昔来鸣初,居然破群嚣。
中鸣发天妙,寡和多见嘲。
老心在万里,有林不成巢。
彩凤云冥冥,青田草萧萧。
哀音天弗闻,引吭徒为劳。
乃今蜕世纷,复得返逍遥。
仙骨当不朽,我铭瘗江皋。
长歌杜甫诗,怀人渺云树。
悠哉两地心,乃不阻途路。
我于黄民曹,深识离别趣。
民曹去多年,江湖各烟雾。
忧怀对高旻,实以天下故。
一官分计司,未足云遭遇。
堂堂司徒堂,建明盖尝屡。
观其章奏间,时出艰险句。
极力排权豪,倾衷写贞素。
济时挟经纶,谈笑亦兹寓。
别来劳我心,如水日东注。
昨闻祥琴调,云衢复将骛。
信州吴越冲,我驾久停步。
所冀承清言,慰我夙瞻顾。
汛扫玉山亭,拟坐今宿度。
奈何消息稀,令人益生慕。
我往君乃来,一会真有数。
三复鹅湖书,恨倚前轩柱。
迩得肇庆除,报书道应误。
劝君行勿迟,南海方勤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