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阳台》
《高阳台》全文
清 / 冯煦   形式: 词

网户常扃,雕栊不暝,望中烟水凄迷。

旧约湔裙,无人自弄参差。

花开陌上归犹缓,算残鹃、五夜休啼。

夜何其、天上人閒,一样相思。

钿车去后梨云冷,只灯边阁梦,笛外歌离。

卷尽红心,争奈寸草春晖。

双飞乳燕浑无主,怕湘帘、一桁重垂。

莫偷窥、明镜尘生,憔悴谁知。

(0)
鉴赏

这首《高阳台》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冯煦所作,风格婉约,情感深沉。词中通过描绘细致入微的场景,传达出一种孤寂与思念的情感。

"网户常扃,雕栊不暝",描绘了门户紧闭、窗户明亮的画面,暗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期待。"望中烟水凄迷",则以迷蒙的水汽烘托出主人公远眺远方,心中充满迷茫和哀愁。

"旧约湔裙,无人自弄参差",回忆起过去的约定,如今却只有自己独自面对寂寞,裙子上的斑驳痕迹仿佛在诉说时光的流转。"花开陌上归犹缓",借花开之景表达对远方人的期盼,然而归来之日遥遥无期。

"算残鹃、五夜休啼",进一步渲染夜晚的寂静和悲凉,杜鹃鸟的啼叫更添离别之苦。"天上人间,一样相思",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与对方的深深思念,无论身处何处,相思之情无异。

下片转而写别后的景象,"钿车去后梨云冷",以梨花喻女子离去后的清冷,"只灯边阁梦,笛外歌离",描绘出空荡阁楼中只有孤灯和远处的笛声,更显离别的凄凉。"卷尽红心,争奈寸草春晖",借草木凋零比喻爱情的消逝,春光虽好,却无法温暖破碎的心。

最后,"双飞乳燕浑无主,怕湘帘、一桁重垂",以燕子失偶象征词人内心的孤独,湘帘垂落,更显空寂。"莫偷窥、明镜尘生,憔悴谁知",词人告诫自己,不要轻易让他人窥见自己憔悴的模样,那份深深的忧郁和伤感,唯有自己知晓。

整体来看,冯煦在这首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词人对于离别、相思与孤独的独特感受。

作者介绍
冯煦

冯煦
朝代:清

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阳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
猜你喜欢

减字木兰花·人生可意

人生可意。
只说功名贪富贵。
遇景开怀。
且尽生前有限杯。
韶华几许。
鶗鴂声残无觅处。
莫自因循。
一片花飞减却春。

(0)

菩萨蛮·楼头上有三通鼓

楼头上有三冬鼓。
何须抵死催人去。
上马苦匆匆。
琵琶曲未终。
回头肠断处。
却更廉纤雨。
漫道玉为堂。
玉堂今夜长。

(0)

减字木兰花·鸾坡凤沼

鸾坡凤沼。
轩冕倘来何足道。
存养天真。
安用浮名绊此身。
劳生逸老。
摆脱纷华须是早。
解绶眠云。
林下何曾见一人。

(0)

减字木兰花·金貂贳酒

金貂贳酒。
乐事可为须趁手。
且醉青春。
白发何曾饶贵人。
凤笙鼍鼓。
况是桃花落红雨。
莫诉觥筹。
炊熟黄粱一梦休。

(0)

减字木兰花·帝城春媚

帝城春媚。
绿柳参天花照地。
共荣升平。
处处楼台歌板声。
香轮玉镫。
驰骤芳郊争选胜。
妙舞轻讴。
扰乱春风卒未休。

(0)

减字木兰花·危楼引望

危楼引望。
天气犹寒花未放。
远思悠悠。
芳草何年恨即休。
仙踪何处。
此去蓬山多少路。
春霭腾腾。
更在瑶台十二层。

(0)
诗词分类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诗人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