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蝉因热势偏张,谁道枝头解唤凉。
世上尽多趋热者,漫言我亦爱羲皇。
晚蝉因热势偏张,谁道枝头解唤凉。
世上尽多趋热者,漫言我亦爱羲皇。
这首诗以晚蝉为题,借物抒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首句“晚蝉因热势偏张”,描绘了夏日傍晚蝉鸣的景象,蝉在炎热中更加活跃,其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命力。次句“谁道枝头解唤凉”,则反问世人,为何认为蝉鸣能带来清凉?这里不仅赞美了蝉鸣的独特魅力,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思考。
后两句“世上尽多趋热者,漫言我亦爱羲皇”,诗人将自己与“趋热者”相对比,表达了对追求名利、趋炎附势行为的不屑。同时,诗人自比“羲皇”,即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伏羲,象征着对理想社会和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通过这一对比,诗人展现了自己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晚蝉鸣叫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谁将曲水图,挂向丹山驿。
约略文衡山,气韵尽超轶。
潺湲如有声,悬溜注溪涩。
疏松笼厓长,修竹丛岩密。
昨过渔梁山,髣髴图可忆。
碧云互纷纠,溟濛渺难测。
饮者多达人,千觞浮涧出。
酒垆置修坡,琴书绕其侧。
或饮或坐起,俯仰兼语默。
隐隐兰亭里,研墨写诗帙。
自有丘壑风,飘飘露狂色。
不知传舍中,何事留此笔。
似告宦游人,劳劳未如逸。
晋人岂嗜酒,此意醒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