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尔语尚云云,去后音书总不闻。
残黛懒描三月柳,乱鬟愁理一梭云。
可堪林际鸠呼妇,颇奈天边雁叫群。
难得相逢容易别,机丝何用织回纹。
去时尔语尚云云,去后音书总不闻。
残黛懒描三月柳,乱鬟愁理一梭云。
可堪林际鸠呼妇,颇奈天边雁叫群。
难得相逢容易别,机丝何用织回纹。
这首《寄外》是明代诗人陈云仙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伴侣深切的思念与无奈之情。
首句“去时尔语尚云云,去后音书总不闻”,以对比手法开篇,前句描述了离别时对方言语的依依不舍,后句则揭示了离别后音信全无的现实,表达了主人公对失去联系的无奈与失落。
接着,“残黛懒描三月柳,乱鬟愁理一梭云”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主人公的愁绪寄托于自然景物上。三月柳的残败象征着情感的凋零,懒于描画暗示了主人公因思念而无心打扮;乱鬟与愁理一梭云,则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因思念而心乱如麻的状态,云的难以梳理也喻示了情感的复杂与难以理清。
“可堪林际鸠呼妇,颇奈天边雁叫群”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林间斑鸠的呼唤,仿佛在诉说着分离的痛苦与对伴侣的呼唤;天边雁群的叫声,既是对远方伴侣的思念,也暗含了对自由与团聚的渴望。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生物行为,巧妙地映射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期盼。
最后,“难得相逢容易别,机丝何用织回纹”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相逢的不易与别离的轻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情感的脆弱与珍贵。机丝织回纹,本是古代女子用来表达对远方伴侣思念的传统方式,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却显得徒增哀愁,无法慰藉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综上所述,《寄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深刻地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伴侣的深切思念与无奈,以及对相聚不易、离别易的感慨,展现了明代文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