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眼重将玉石分,棘闱还有赋凌云。
天教桂月移轮影,风约香烟袅篆纹。
胜会何妨华烛照,清衿不受浊醪醺。
九重宵旰求贤切,风化流行岂汝濆。
老眼重将玉石分,棘闱还有赋凌云。
天教桂月移轮影,风约香烟袅篆纹。
胜会何妨华烛照,清衿不受浊醪醺。
九重宵旰求贤切,风化流行岂汝濆。
这首诗描绘了科举考场内的情景,以及对才子才华的赞美与对朝廷求贤若渴的颂扬。首联“老眼重将玉石分,棘闱还有赋凌云”以老眼识人之深,比喻考官在严格的考场中,如同甄别美玉一般,公正地评判考生的才华。次联“天教桂月移轮影,风约香烟袅篆纹”运用自然景象,象征着才子们的才华如同月亮般明亮,香气缭绕,形象生动。
接着,“胜会何妨华烛照,清衿不受浊醪醺”表达了对才子们才华横溢、不为世俗所染的赞美。尾联“九重宵旰求贤切,风化流行岂汝濆”则点明了朝廷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希望这些才子能引领社会风气向上的愿景。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明代科举制度下对人才的重视与期待。
我昔趋庭恣远步,髫岁相从学章句。
布谷春风池馆幽,青藜夜月韶华度。
云雨彭城十七年,黄鹂紫燕迷吴天。
明光宫里奏新赋,天禄楼中称上仙。
朅来息驾桐江渚,扣门惊对先生语。
鸣弦为作南山歌,短檠犹是当年侣。
世人重利轻轲丘,苜蓿糠秕仍拙谋。
华裙锦鞯谁相问,秋水明霞空对愁。
儒生自古少温饱,霄汉泥途俱草草。
我亦长思李谪仙,可惜不向庐山老。
解囊欲赠还自怜,惟有图书三百篇。
丈夫每觉黄金贱,知已无惭白璧坚。
出门把别秋已暮,杜若芙蓉满江路。
倘逢徐榻且开颜,不见云卿但织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