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郎筹略本无涯,力竭当年为堰淮。
十万生灵尽鱼鳖,空门何苦事持斋。
萧郎筹略本无涯,力竭当年为堰淮。
十万生灵尽鱼鳖,空门何苦事持斋。
这首诗以历史典故入笔,描绘了萧郎在治理淮河时的壮志与无奈。首句“萧郎筹略本无涯”,赞颂萧郎的智慧与远见,仿佛他的策略无穷无尽。然而,“力竭当年为堰淮”一句转折,揭示了他最终因力竭而未能完成大计,表达了对英雄未竟之业的惋惜。
接着,“十万生灵尽鱼鳖”描绘了治理淮河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无数生命因此而逝去,形象地展现了工程的艰巨与残酷。最后,“空门何苦事持斋”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这种牺牲的深沉反思,似乎在质疑为何要如此付出,流露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治理方式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反映了古代治水工程的艰难与复杂,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也是一次对人性、道德与自然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