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朝观大节,炳炳在行己。
李唐号多才,屹立整颓纪。
前狄后有韩,高风世仰止。
孤忠翼正祚,大论辟非礼。
老干挺冬岭,明魄浸秋水。
均抱扶世心,勋学岂殊轨。
立朝观大节,炳炳在行己。
李唐号多才,屹立整颓纪。
前狄后有韩,高风世仰止。
孤忠翼正祚,大论辟非礼。
老干挺冬岭,明魄浸秋水。
均抱扶世心,勋学岂殊轨。
这是一首充满了儒家学者理想与气节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点滴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立身处世、保持高尚品格的重视。
"立朝观大节,炳炳在行己。"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古代圣君贤相如何以身作则,树立道德模范的推崇。大节指的是高尚的品德和原则,而“炳炳在行己”则强调了这种品德必须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
"李唐号多才,屹立整颓纪。" 这里诗人提到了历史上的两位伟人——李耳(即孔子)与唐宗宋(即孟子),赞扬他们的学问和建立的典籍,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
接下来的“前狄后有韩,高风世仰止。”则是对古代名将或忠臣的称颂,他们以勇武或忠诚著称,成为后人景仰的榜样。"高风"指的是他们崇高的品格和精神。
"孤忠翼正祚,大论辟非礼。"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与公正的重视,即便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随波逐流,违背道德原则。
"老干挺冬岭,明魄浸秋水。" 这两句转而描绘了一个清高脱俗、超然物外的境界,似乎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
最后,“均抱扶世心,勋学岂殊轨。”则显示了诗人对于普度众生、传承文化的愿望和责任感。这里所谓“扶世心”是指对世人的关怀与救助,而“勋学”则强调了不断学习和探求知识的重要性。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与人物的深刻理解,也反映出他内在的道德追求以及对社会责任感的自觉。这是一首融历史观察、个人修养与文化传承为一体的诗篇。
今岁游山已恨迟,山中仍喜见辛夷。
簪缨且免全为累,桃李犹堪别作期。
晴后日高偏照灼,晚来风急渐离披。
山郎不作同行伴,折得何由寄所思。
潦倒含香客,凄凉赋鵩人。
未能全卷舌,终拟学垂纶。
故友暌离久,音书问讯频。
相思俱老大,又见一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