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岁栖霞来,萋萋怨芳草。
今岁栖霞去,恰恰欣黄鸟。
来似江总持,去则明僧绍。
偶然分别心,山色成丑好。
出处何足言,生死尚未了。
欲了此一关,应须参达老。
前岁栖霞来,萋萋怨芳草。
今岁栖霞去,恰恰欣黄鸟。
来似江总持,去则明僧绍。
偶然分别心,山色成丑好。
出处何足言,生死尚未了。
欲了此一关,应须参达老。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恩许归田重过摄山栖霞言念旧游有感因扣达观法师》。诗中通过对比“前岁”与“今岁”的不同心境,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生活的感慨。
首句“前岁栖霞来,萋萋怨芳草”,描绘了诗人去年来到栖霞山时,面对茂盛的芳草,内心充满了愁怨。接着,“今岁栖霞去,恰恰欣黄鸟”,转而描写今年离开时,听到黄鸟的欢鸣,心情变得愉悦。这种情感的转变,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境遇变化的深刻体会。
“来似江总持,去则明僧绍”,以历史人物江总持和明僧绍为喻,暗示自己无论是来还是去,都像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接下来,“偶然分别心,山色成丑好”,表达了在偶然的情感波动下,对自然景色的主观感受也随之变化,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
最后,“出处何足言,生死尚未了。欲了此一关,应须参达老”,诗人反思人生的意义,认为出生与离世都不足挂齿,真正的困扰在于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他希望借助高僧的智慧,找到解答这一问题的方法。整首诗情感深沉,富含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存在的深刻思考。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剡溪春水碧鳞鳞,剡水野藤如乱云。
剡人伐藤就溪洗,匠出素笺黄土纹。
大笺敷腴便竿牍,小笺轻盈日千束。
我昔少年贪著纂,累笥连箱输不足。
年来弃置百事休,引腕就书如畏囚。
有时得笺不自爱,杜曲蛮歌相献酬。
世人贵贱随人好,西家弃物东家宝。
退笔成山何足道,为我攻修太玄草。
山压众峰首,寺占紫云顶。
西游金泉来,登山缓归轸。
昨暮下三峡,出谷已延颈。
山名高剑外,回首陋前岭。
跻攀困难到,赖此昼亦永。
巍巍石城出,步步松径引。
青霄屋万楹,下俯二川境。
玉垒连金雁,西轩列阡畛。
青城与岷峨,天际暮云隐。
少城白烟里,水墨澹微影。
江流一练带,不复辨渔艇。
东惭梓隘阙,右喜锦川迥。
磐陀石不转,枯蘖弄芒颖。
四更月未出,蕙帐天风紧。
客行弊帤垢,到此凡虑屏。
暂时方外游,聊惬素心静。
明朝武江路,拘窘逐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