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咸同以来士大夫朴学之先河,畛域融汉宋中西,崇笃实,黜浮华,抱道在躬,公意岂存新旧界;
补曾左而后诸君子匡时所未逮,勋业拟方召申甫,继中兴,奠危局,嘉猷入告,天心无陨辅枢星。
开咸同以来士大夫朴学之先河,畛域融汉宋中西,崇笃实,黜浮华,抱道在躬,公意岂存新旧界;
补曾左而后诸君子匡时所未逮,勋业拟方召申甫,继中兴,奠危局,嘉猷入告,天心无陨辅枢星。
此挽联高度赞扬了张之洞在学术与治国方面的卓越贡献。上联“开咸同以来士大夫朴学之先河”指出张之洞在学术上的开创性作用,他引领了晚清时期士大夫们回归朴实学风的潮流。“畛域融汉宋中西”则表明其学术视野广阔,融合了汉学、宋学以及西方思想。“崇笃实,黜浮华”强调了张之洞推崇务实精神,摒弃虚浮之风。“抱道在躬,公意岂存新旧界”表达了他对真理的坚守和公正无私的态度,不拘泥于新旧之分。
下联“补曾左而后诸君子匡时所未逮”说明张之洞在曾国藩、左宗棠之后,为国家治理做出了难以超越的贡献。“勋业拟方召申甫”将张之洞的功绩与古代名臣相比,赞誉其功勋卓著。“继中兴,奠危局”赞扬他在国家复兴与稳定局面中的关键作用。“嘉猷入告,天心无陨辅枢星”则以天象比喻,表示他的智慧与忠诚得到了上天的认可与保护。整联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形象的比喻,全面展现了张之洞在学术与政治领域的杰出成就和深远影响。
一身趋侍丹墀,西路翩翩去时。
惆怅青山绿水,何年更是来期。
封作天齐王,清祠太山下。
鲁公秋赛毕,晓日回高驾。
从骑尽幽并,同人皆沈谢。
自矜文武足,一醉寒溪夜。
官骑连西向楚云,朱轩出饯昼纷纷。
百城兼领安南国,双笔遥挥王左君。
一路诸侯争馆谷,洪池高会荆台曲。
玉颜送酒铜鞮歌,金管留人石头宿。
北雁初回江燕飞,南湖春暖著春衣。
湘君祠对空山掩,渔父焚香日暮归。
百事无留到官后,重门寂寂垂高柳。
零陵过赠石香溪,洞口人来饮醇酒。
登楼暮结邵阳情,万里苍波烟霭生。
他日新诗应见报,还如宣远在安城。